东北网6月1日电 据新华网援引中国青年报报道,近三分之一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公务员,而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工人的仅占1.1%。记者近日从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的《上海中小学生成长质量公益调查》中获悉,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目标期望值偏高。
据介绍,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于今年5月进行了此项调查,采用拦截访问的方法,共访问了上海市12个区县共1324名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家长,其中被访者中父亲占37%,母亲占63%;被访者的孩子中男孩占52.1%,女孩占47.9%。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公务员,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工程师的位居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公司职员。做出这3种选择的父母占到了调查样本总数的57.2%。接下来依次是科学家、文艺工作者、自由职业、经商和运动员。
对于孩子长大后的职业选择,希望是军人的家长仅占2.4%,成为工人的仅占1.1%。专家指出,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
期望值高,投入就高。调查显示,孩子每月花费的费用占家庭月收入的25.6%。其中高年级学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为26.5%。
引起记者注意的是,每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家庭花在孩子身上的比例是最高的,为53.1%。专家指出,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家长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成就,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
调查还显示,父母除了从经济上支持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自己也“身体力行”地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家长陪读时间超过1小时,高年级学生中,有3.9%的家长陪读时间超过3小时。
作者:周凯 来源:新华网 编辑: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