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3日电 据人民日报报道,春季开学,从电视新闻上农村孩子上学的身影中,看到的是“轻松”;两会期间,从代表委员谈论农村教育的话题中,听到的也是“轻松”。两天前,见到来自湖北的人大代表王月娥时,又印证了这种“轻松”。
“今年来开会,心情忒轻松!”4年前采访这位水乡女教师时,她的心情却很沉重。那时她风里雨里划着小船接送孩子们上学,寒暑假外出打工为学生挣学杂费。“现在不用啦,全国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都免啦。”已是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希望小学校长的王月娥,欣喜地告诉我:“学校刚开学,钱就拨付到位了。”
从“沉重”到“轻松”,王月娥心情的变化,正反映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转向“重中之重”的历程。这“轻松”的背后,是方方面面的不轻松。
说不轻松,是因为党和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发展农村教育这一沉甸甸的使命。4年前,本届政府领导集体刚就任,就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讲述的他“放心不下的三件小事”——吕梁一所小学的孩子在窑洞上课、靖远一个农妇哭着说要让女儿读书、秦岭水灾后一所幸存的学校里传出琅琅书声,感动了在座的省长、部长们,解决农村孩子读书难,从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党和政府制定政策,周密部署,先从西部抓起,开展“两基”攻坚,实施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从西部农村实现“两免一补”,到全国农村学杂费全部免除,仅用了两年时间。
“轻松”的背后,是巨大财力的支撑。一个占世界1/5人口的农业大国,要办免费的义务教育,没有财力谈何容易?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免费义务教育才提上议事日程。从2004年起,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陡增,不久前又将106亿元春季学期的经费预拨到位。这样短时期、大幅度地投入农村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说不轻松,还因为教育战线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是4年前,有关部门领导同志郑重承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这句话听起来平实,做起来很难。近几年,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西部“两基”攻坚进入最后阶段,教育战线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轻松”的得来,也是观念转变的结果。过去一些地方领导认为“抓教育难见政绩,抓经济立竿见影。”不仅投入不足,还常把教育经费挪作他用。如今,“义务教育首先是政府的义务”这一理念,已被多数地方领导所接受,他们把目光投向教育、把资金投入教育,成了“教育省长”、“教育市长”。
“轻松”得来不轻松。那么“轻松”之后呢?如何让农民对教育更加满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王月娥此次在两会上呼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的师资水平”,就是眼下的一个新课题。
“上得起学”,已基本实现;“都能上好学”,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