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国庆60周年庆典号外。

▲北京站的旅客争抢《新华每日电讯》国庆60周年庆典号外。

▲在北京站,刚刚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国庆60周年庆典号外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

▲北京王府井大街,拿到《新华每日电讯》庆典号外的人们在等红绿灯期间驻足阅读。

▲在北京南站,新华社营销平台主任张晓华向旅客发放《新华每日电讯》国庆60周年庆典号外。
“有冲击力!振奋人心!”拿到《新华每日电讯》庆典《号外》,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丁福龙同学欣喜地说,“虽然没能到庆祝活动现场去,但《号外》让我离天安门广场更近了!”
10月1日下午,新中国国庆60周年庆典刚结束,参加活动的人群尚未完全散去,凝聚着新华人多日心血的《新华每日电讯》国庆60周年庆典《号外》,就带着高速印刷机的余温和淡淡的墨香,开始向首都市民发放。
新华社的工作人员精心选择了长安街沿线附近、北京站、北京南站、王府井、军事博物馆等具有代表性的地点,第一时间把《号外》送达到读者手中。
“您好!这是刚刚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国庆60周年庆典《号外》,希望您喜欢。”新华社发放组的工作人员抵达北京站后,马上将《号外》送到广场上南来北往的旅客手中。伴着他们的旅程,《号外》也开始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传递。
好不容易拿到《号外》的张大妈,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的女儿住院没能看到庆典直播,张大妈见到有《号外》发放,却挤不进人群,只好着急地跟随着人群,从广场东头一直走到西头,发放组工作人员赶忙“截留”下来一份,送到张大妈手上。
与此同时,另一组发报人员来到了王府井。记者刚拿出《号外》,就引来大家好奇的目光,本想留下几份到下一个地点分发,却发现手中一沓报纸已经被“抢”光了。
“哎呀,没有了啊,你能不能给我们居委会寄一份,我想挂在社区的报栏里。”来自和平里兴化社区的李玲大姐热心地给记者留下通信地址。
在中华世纪坛外,来自江西宜春的龙成福先生说,1965年看过阅兵,时隔40多年,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这份《号外》也显得格外珍贵,一定会好好珍藏。
刚从地铁四号线宣武门站出来的市民李义,就幸运地拿到《号外》,直呼太意外了。他说,电讯《号外》出版速度真快,而且设计精美、大气,让人眼前一亮。
在北京西站,《号外》刚刚拿出来,就有大批的乘客自己过来领取,百余份报纸不到5分钟就全部分发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