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左)与男主角萨姆·沃辛顿
电影《阿凡达》剧照
天体物理学家、音乐教授、考古学家等,打造了一个几可乱真的外星天体
本报特约记者/介言
时下,一部名叫《阿凡达》的好莱坞超大制作电影正在中国引发观影热潮,北京、上海、东莞等城市的数家电影院外,破天荒地出现了排队买票的场景。在公共场合,不时可以听到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讨论何为IMAX和3D。甚至一些影厅因为连续放映这部名字很像阿凡提的电影,机器都出了故障。《阿凡达》引发的社会现象令人始料未及,也让部分中国电影人感到了真实而直接的威胁。
特技导演追求完美
广东东莞某影城因拥有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唯一的一块IMAX巨幕,备受珠三角观众的关注。深圳和广州不少影迷为了能观看效果最佳的《阿凡达》,自驾或搭乘火车前往观影。1月6日下午,该影厅因意外故障而中断放映,观众愤怒地要求影城给出解释和赔偿。群情激昂下,影城总经理被迫两次下跪,并承诺除退票和补偿观影券之外,另行赔付每人200元的交通费,方才控制住混乱的场面。
这样的事故或者事件,在《阿凡达》中国上映的这些天绝非孤例,它们影响甚广,从娱乐版面扩张到了社会新闻版面。
《阿凡达》自然不只在中国火。在北美,它已经连续四周拿到票房冠军。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截至1月10日,它的票房已经突破13亿美元,是仅次于《泰坦尼克号》18亿美元的史上最卖座影片。而影迷们都知道,《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出自同一个导演之手,他就是曾在奥斯卡颁奖礼上手持小金人高呼“我是世界之王”的詹姆斯·卡梅隆。
卡梅隆是少有的以特技著称的导演。在他的电影里,卓越的特技效果常常使人目瞪口呆,而他对影片拍摄的苛刻程度也是有目共睹。一些卡梅隆的固定合作伙伴甚至在T恤上印上“你吓不倒我,因为我在为卡梅隆工作”字样,以表达对他追求完美的赞赏。
根据科学原理营造细节
想精确计算一部好莱坞大片的制作费用和宣传发行费是很困难的。人们总问,《阿凡达》花了多少钱?有人说4亿美金。其实再多些或再少些,对于一个娱乐产品来说,一样都是天文数字。作为世界上最能烧钱的导演,卡梅隆用这么多钱做了些什么?
在《阿凡达》里,卡梅隆创造了一个新世界——“潘多拉星”,并为它发明了一整套全然不同于地球的独特生态系统。在那个星球上,不仅动植物的外形奇异,是前所未见的新物种,并且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也与地球不尽相同。
为了说服观众的眼睛和耳朵,卡梅隆请来天体物理学家、音乐教授、考古学家、植物学家,根据科学原理营造细节。为了让潘多拉星上的土著纳美人显得真实,他还请学者为他们发展一套纳美语体系。
在这部电影中,地球人类操纵着一种“移动扩增平台装甲(AMP)”在潘多拉的雨林地区行进。这种重金属外骨骼战争机器不仅可以实现战斗,还可搬运重型货物,是人类在潘多拉上主要的工具之一。
“外星人”被限制动作
但到这一步为止,卡梅隆的新世界还停留在文字概念和静态图上,更艰巨的任务是将这一切视觉化。为了完成这些工作,卡梅隆一直在进行技术方面的准备。《阿凡达》中运用到的立体摄像机、虚拟摄像机、动作捕捉和表演捕捉技术,是他和技术人员十几年实践积累而成,它们保证了电影从视觉上带给观众新奇震撼的体验。
虽然《阿凡达》中的高科技带给人强大的视觉震撼,但实际上,影片中所有的外星人都是真人在进行表演。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事先限定在一个范围空间内,而这个“空间”呈现在电脑上,就是外星人的各种动作和表情。这种“限制”对于演员们的发挥同样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动作戏方面,必须将身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抬手,一踢脚,都不能超过这个范畴,否则电脑做起来就会显得无比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