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时评  >  新闻
搜 索
景区警示牌不能变成违规提示牌
2017-04-24 16:16:59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胡海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最近,卢沟桥景区的游客很多。有游客不顾“禁止攀爬,违者罚款”的的提示牌,非要爬到雕塑上合影留念,铜骆驼身上已经被磨得光亮。(2017年04月23日《北京晨报》)

  这种越是“禁止攀爬”的地方,攀爬越是司空见惯,出现了一种“灯下黑”。类似的,“严禁乱扔垃圾”的牌子下面垃圾满地,“严禁拍照”的牌子旁闪光灯闪个不停,“严禁涂画”的地方“某某到此一游”的涂鸦比比皆是,“严禁触摸”的文物上已经被摸得发亮……所谓的“严禁”成了“言禁”,游人我行我素,熟视无睹。

  景区“严禁”的内容一般都是对游客的基本要求,也是游客自身应该具备的素养。但是,游客为什么会对各种规定置若罔闻呢?这就象“中国式的过马路”一样,人们已经成了习惯,“凑够一撮人大家一起走就可以了,和红绿灯无关”。这其中,既有人的素质的问题,也有管理的问题。一些人无视规定,公然违规,给管理带来困难;管理不严,处罚不到位,又让更多的人违规。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在人们的个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各种管理还需要规范和完善的情况下,出现上述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心理暗示的问题。 “严禁”的牌子很显眼,这是明示一些事情不能做。但是,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就不能做呢?如果牌子归牌子,牌子下面严禁的事情还是很多人在做,并且违反了也没有人去干涉,这无非又在暗示人们,这些事情可以做。 “禁止攀爬,违者罚款”的警示牌则变成了一个提示牌:大家习惯都在这里攀爮,你也不妨一试!

  笔者有一种体验,如果一个地方地面很干净,笔者是不会随便扔垃圾的。因为一个很干净的地方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比如:这个地方人的素质很高,这个地方的管理很严,这个地方的清洁工很认真负责,等等。作为自己来讲,“素质”自然也不能低。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