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六百岁的故宫 就这样炼成了“网红”
2017-09-11 10:12:17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专家观察

  故宫文创得益于“互联网+”

  在故宫“掌门人”单霁翔的愿景里,人们的日常能与故宫这样亲密接触:清晨起床,先用四方罍样式的茶器泡了壶茶,随手撕下《故宫日历》上过去的一页;中午,你边用故宫筷子吃着饭,边用朝珠耳机听音乐;午后纳凉,你穿上如意凉拖,用“朕亦甚想你”的扇子扇来习习凉风……事实上,上述场景,正通过故宫微博、微信和APP等新媒体方式的呼应,以文创产品的形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斌认为,故宫能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超过很多国际上的老牌博物馆,文创产业后来居上,得益于“互联网+”。在他看来,“互联网+”让年轻人中对文物感兴趣的群体直接接触到故宫文物,并享有充分信息,弥补了博物馆服务能力不强的劣势,“更重要是,这打开了文物资源利用方式的‘脑洞’,各种与时代生活需要相结合、又能体现传统文化要素的创意产品由此诞生。”

  对一些学术机构而言,学术研究与公众教育还是无法调和的两端,但对故宫来说,两者之间达到了平衡。在文化学者叶弥杉眼中,如今的故宫,可以用塔尖与塔基理解这样的关系:塔尖可以是在研究上保持绝对的高度与权威,但同时,也要打造一个足够大、足够稳的底座,不让观众望而生畏,而是先让他们有进门的兴趣,慢慢登堂入室。

  这几年“故宫出品”系列APP大受欢迎,就印证了叶弥杉所说的塔尖与塔基。2013年的“胤禛美人图”,是以一套12幅的清宫旧藏美人图为基础进行创作的,风格清雅别致,不仅仅让观者欣赏到画作,还逐步引领他们走入旧时美人“品茶、观书、沉吟、赏蝶”的日常生活,而美人周围的家具、摆设等也可以让人一一点开。该项目负责人庄颖直言:“我们所有的内容都是基于故宫博物院现有专家的研究成果,用APP的方式呈现出来,却足够吸引人。”

  尽管这几年紫禁城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大众,但宫中藏有180万件国宝文物,与公众见面的,依旧是极小一部分。要把海量的库存文物推介给大众,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故宫资料信息部的工作人员接触时,他们经常提到的一点:“我们要做的事情,好像几辈子都做不完,但我们会慢慢来,希望大家再给故宫一点时间。”岁月流淌,故宫的积淀只会越来越深。(本报记者徐颢哲)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