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悬崖村收获最美爱情 第一个大学生媳妇留村当幼教
2017-10-10 09:40:52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首次回村爬藤梯爬了六个多小时

  交往两年后,吉巴日洛准备向吉伍尔洛求婚。

  吉巴日洛把求婚日子选在2015年情人节。他带着吉伍尔洛,还邀约很多朋友,一起去邛海玩。

  在邛海边,吉巴日洛用手机播放“情人节快乐”,然后走到吉伍尔洛面前,大声对她说“嫁给我吧!”吉伍尔洛没有犹豫,爽快地答应了。她说:“嫁给他,我有安全感。”

  2015年3月,两人在西昌举行了婚礼。当年10月,儿子诞生。

  去年4月,吉巴日洛决定带吉伍尔洛回一趟村:“儿子一岁了,再不回去,说不过去!”

  从西昌出发,坐两个多小时客车到昭觉县城,再转车,一个多小时后,才来到回村山脚下。

  吉伍尔洛第一次到阿土列尔村,望着绝壁上的藤梯,她的心里不禁犯怵:我能爬上去吗?吉巴日洛知道,第一次走藤梯是什么感觉。他鼓励吉伍尔洛:“别担心,你爬不动了,我背你。”吉巴日洛背着很多生活用品,吉伍尔洛则背着儿子。这样一来,她爬起藤梯来,就更吃力了。一路上,不知道歇息了多少回。“反正,吉巴日洛回家只需一个小时,而我足足走了六个多小时!”吉伍尔洛说,“那条路,对于我来说,真的很累!”

  来到村里,看着土坯房,吉巴日洛很不习惯。“村子像与世隔绝了一样,真的很心酸。”吉伍尔洛说,她一直没把自己嫁到悬崖村的消息告诉更多人。“一个人的幸福,不在乎嫁到什么地方。”吉伍尔洛说,“我现在很幸福!”

  留下任教这里的孩子太需要我们

  上午10点,背着儿子,站在幼教点屋后坡地上,吉伍尔洛在等村里最后一个孩子来上学。

  吉伍尔洛发现,峡谷对面悬崖上的哈甘乡瓦伍村,现在同样也架起了钢梯路。“……深秋嫩绿的垂柳,亲吻着我额头,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身后飘来熟悉的歌声,吉伍尔洛扭头一看,是丈夫吉巴日洛。

  “尔洛,你在这里?”吉巴日洛招呼说。

  “我在这里等一个孩子……”吉伍尔洛笑着回答。

  走近,吉巴日洛先摸了摸儿子脑袋,顺手又摘下一朵野花,插在妻子发髻上。

  丈夫的小举动,吉伍尔洛有点不好意思,两颊泛红。“走,回去吧。那个孩子已经来了。”吉伍尔洛催促丈夫走前面。

  从西昌学院毕业,吉伍尔洛本可以在西昌当老师。但和吉巴日洛结婚当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再度将凉山彝区列为精准扶贫重点地区,新增17条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实施“一村一幼”计划。

  得知这个消息,吉伍尔洛再次作出决定:留在悬崖村,应聘当幼教。

  2016年9月,吉伍尔洛通过考试,成为悬崖村第一位幼教老师。和她一起的还有一位女老师,名叫甲拉曲洗。

  吉伍尔洛说,选择留下,爱情的力量有,“但最主要还是这里的孩子太需要我们了!我们不留在这里,谁又留得下来?”

  吉伍尔洛选择留在“悬崖村”,她的妈妈起初不太理解。原因很简单:太艰苦!

  刚来时,妈妈很难打通吉伍尔洛的手机。只有她打给妈妈,而且要走到离家200米的悬崖边才有信号,“听说我上山要爬6个小时,妈妈就更心疼了!”

  后来,藤梯变成钢梯,吉伍尔洛爬一趟,只需两个小时。另外,山上还通了网络,手机是满格4G信号。“妈妈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发微信。”知道了这些变化,妈妈便不再催吉伍尔洛回西昌了。

  一个不少30个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悬崖村”幼教点教室,暂时租用吉巴日洛家堂屋。门前,竖起了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刚建起时,只来了几个孩子,吉伍尔洛便挨家挨户去家访做工作。一次没说通,两次,三次,直到家长答应为止。

  目前,全村30个适龄儿童,全来了,一个不少。

  “藤梯路时,村里很多人觉得读书没用。钢梯搭好后,大家也变了,觉得一定要让娃娃读书。”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说,当地人终于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贫困。

  幼教点的作息时间,上午10点半上课,下午4点半放学。

  下午3点,课外活动。吉伍尔洛和甲拉曲洗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唱着汉语儿歌做游戏。

  “去年这个时候,孩子们还不会说汉语,听不懂我讲课。”吉伍尔洛说,孩子们年龄结构也不一致,教学很是费劲。她和甲拉曲洗商量后决定,把孩子们分成两组。年龄小的,教汉语拼音、做游戏。年龄大一些的,教识字、加减法等。如今,孩子们不仅都会说普通话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大方了。

  说话间,下午4点半到了。孩子们放学了。

  带着3岁弟弟某色拉作,某色阿花朝200米外的家走去。在路上,某色阿花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青翠的山林里……”稚嫩响亮的歌声,荡漾在青山之间。

  悬崖村特写/

  2550级钢梯年轻背夫每天上下两三回

  为人背东西每次最少能挣50元

  站在美姑河对岸的半山腰上,隔河相望,通往“悬崖村”的绝壁钢梯,像一条长龙蜿蜒而上。据统计,钢梯共用近6000根、120吨钢管,梯步2550级。

  藤梯变钢梯之后,每天,行走在2550级钢梯上的人,除慕名而来的外地人,还有一群新职业人的身影:背夫。这些背夫,都是悬崖村的小伙子,他们靠为人背东西上山赚取收入。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