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日电 人民网援引《人民日报》消息,在一些地方,“GDP高速增长”不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成绩。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山东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一公布,就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和质疑。
据报道,今年上半年,山东的GDP增幅是15.3%。所辖的17个地级市中,有14个市GDP增幅均在17%以上。外界舆论担心这些地市“高增长蕴藏不健康因素”。从近日山东省人大所审议的“山东省政府关于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中发现,山东去年能源消耗总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单一、高能耗行业产能增加快。
在山东省,从省级领导到地方领导,对于省内各地市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也有很多担忧。济宁市上半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7.4%,市里的一位主要领导就认为该市GDP的高速增长与居民收入的低水平不相称。
对GDP高增长的担心并不是第一次,但如此具体细微地条分缕析却不多见,更少见自身能够迅速地自省。尽管,山东省各地市GDP的高速增长究竟是“稳健列车”的加速度,还是高成本的“磁悬浮”,或是惊险的“过山车”,这些均有待进一步的分析论证,但是,这并不妨碍对多方面声音包括质疑的聆听。
我们听到对“真相”之门的叩击声。高速增长的GDP背后,地方经济是否存在结构硬伤?有没有以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来换取表面的数字精彩?地方政府官员有没有玩“数字游戏”?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山东省各市GDP高速增长 "低于17%拿不出手"?
上半年排在山东经济总量前三名的是青岛、烟台、济南。其中,青岛和济南“不幸”在上述14个市中并列倒数第一,它们上半年的GDP增幅都是17.1%;而烟台则以17.7%的增幅在14个市中傲视群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仍是拉动山东各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不过,有的市已经开始忌谈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今年上半年勇夺山东经济增长冠军的烟台市,在官方媒体的报道就中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情况忽略未提。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烟台市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近1000亿元,增长近37%。
经济观察:GDP何时才能“变轻变绿”
近日,全国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各地GDP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国经济增长达到10.9%。然而,上半年能源消耗不降反升的走势,让人们感受到今年节能降耗4%的目标任务艰巨。
从严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再次昭示GDP“变轻变绿”的紧迫性。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能否兑现,即将掀起的一场节能风暴,将是对地方政府“执行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经济观察: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国务院近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通报了当前经济形势。会议在充分肯定上半年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明确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这一提法和要求颇为引人注目。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偏快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GDP同比增长10.9%,增幅创下十年来同期新高;工业生产在二季度的增速也创下十年来的最高;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并呈现加剧之势,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这三个问题互相联系、互相作用,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加大了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
进入“高生产成本时代”,长三角该怎么办?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上海、浙江、江苏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信贷等5大核心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纷纷回落,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长三角首次出现整体增速“滑落”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