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敢于坚持真理。他一走进革命队伍,就在彭德怀的领导之下。后来,通过长期斗争实践的考验,彭德怀逐步喜爱上了他这种绝不“随风倒”的品格
湖南籍的将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崇高的理想,为了革命事业,虽万死而不辞;能征善战,敢打敢拼,虽血染沙场而不悔;性格倔强,敢于坚持真理,虽折翼而不屈。
湘籍元帅彭德怀和湘籍大将黄克诚就是他们中的典型。彭德怀和毛泽东一样是“脾气最倔的湖南人”。在陕北时期,彭德怀曾在一次闲谈中对他的部下彭雪枫和张爱萍说:我这个人脾气不好,喜欢骂人,你们都是挨过我骂的人,很对不起。彭德怀性格火辣,敢于为民呐喊,敢于跟错误路线较真。这些,都给他的政治前途带来了厄运。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他被打成了反党分子,遭到错误批判,最后被迫离开领导岗位。
黄克诚与彭德怀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他们都敢讲真话,敢于坚持真理;不同的是彭德怀火辣到底,黄克诚刚中带柔。
黄克诚一走进革命的队伍,就在彭德怀的领导之下。后来,通过长期斗争实践的考验,彭德怀逐步喜爱上了他这种绝不“随风倒”的品格。
彭德怀第一次认识黄克诚是在1930年初。当时,黄克诚刚被派到红五军中任纵队政委。作为红五军军长的彭德怀,一开始对这个戴着眼镜的下属并没有在意。彭德怀真正开始关注黄克诚,是在部队攻打江西修水县城时。那天,在激烈的战斗中,彭德怀来到了枪林弹雨的最前线。在一个壕沟里,他通过望远镜看到担任主攻任务的黄克诚纵队几次强攻受阻,先行爬上云梯的战士纷纷中弹掉了下来。就在这紧急关头,黄克诚手持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冒着弹雨带头爬云梯。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大家,全纵队的干部身先士卒争先爬上云梯,战士们更是不甘示弱。指战员们勇猛杀敌迅速登上城墙,把红旗插上了城头。
战斗结束后,彭德怀叫黄克诚来见他。一脸严肃的彭德怀,用锐利的目光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把黄克诚打量了一番,他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个文弱的书生和他在战场上看到的勇猛战将画上等号。一阵寒暄之后,他问起了黄克诚的身世和革命经历。最后,彭德怀又像是叮咛又像是命令地道:“下次作战不许再挥大刀往前冲,那么大一副眼镜片子,很招眼,一看就是当官的,容易遭枪子儿。你死了,谁来指挥部队?”
事后,彭德怀对别人说道:修水一仗让我认识了黄克诚。
1930年6月,在立三路线影响下,中央领导把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看成是中国革命决定胜负的关键,并为此制定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此时,中央已经以红五军为基础成立了红三军团,辖红五、红八两个军,彭德怀任军团总指挥和前委书记。黄克诚所在的红三军团受命夺取武汉。
听到传达,部队上下无不群情振奋,摩拳擦掌,踊跃响应。而黄克诚却预感到情况不妙。他认为夺取中心城市的计划,在当时红军还不很强大的情况下,是很不现实的。为了避免以往几次失败的覆辙,他冒着风险给彭德怀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述现在不能够去攻打大城市的理由。接到信后,彭德怀综合其他意见,采取了折中的做法,放弃了攻打武汉的计划,作出了先夺取长沙,然后再根据形势决定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后来,红三军团虽然将长沙打下来了,但仅仅守了大约十来天时间,敌人就开始反攻长沙。敌军来势汹汹,用数倍于红三军团的兵力,企图把红军合围在长沙。见此情景,彭德怀不敢恋战,只好率部趁夜色撤出长沙。
由于黄克诚在攻打长沙期间,屡屡提反对意见,被不少干部认为思想右倾,不适宜担任师一级领导职务,随即在其后的部队整编中将他降为团政治委员。
可是黄克诚敢讲真话,坚持真理的性格却给彭德怀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1年夏,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即打“AB团”。一提到打“AB团”,已担任师政委的黄克诚就有一肚子意见,因为他经过第一次打“AB团”的运动,看到了运动给党和军队带来的巨大损失。于是,运动一开始,他就进行了抵制,并利用自己师政委的身份,保护一些被冤枉的同志。由于黄克诚抗命保护自己的同志,结果厄运很快就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他被肃反委员会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坏肃反”的罪名抓了起来。接着,他被肃反委员会判处死刑。
这一消息被彭德怀知道后,他亲自找到肃反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脸怒气问道:“为什么把我的师政治委员抓起来?”
肃反委员会负责人自然拿不出黄克诚是“AB团”的证据,只好说他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彭德怀大声说道:“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可以批判斗争嘛!怎么可以采取捕抓、枪毙的办法来处理呢?”
这位负责人理屈词穷了,只得将黄克诚释放。黄克诚命虽然是保住了,但是师政委一职却被撤销了。
黄克诚没有事情可干,又不想赋闲,于是就向彭德怀提出工作请求。彭德怀十分同情黄克诚的遭遇,让他到军团司令部去当秘书。1931年11月,彭德怀、滕代远等军团主要负责同志都到瑞金去参加全国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临行前,彭德怀让黄克诚代理处置前委的日常工作。待他开完会回来以后,他又派黄克诚到寻乌县去调查打“AB团”的情况。黄克诚从寻乌县回来后,把在寻乌所见所闻如实地向前委作了汇报。黄克诚动情地对彭德怀和其他军团领导说,我们不能再搞自相残杀的蠢事情了,否则,我们将变成孤家寡人……
没有多久,党中央开始纠正肃反扩大化问题。黄克诚又被起用,重新担任师政治委员。
在此后的28年里,彭德怀对救黄克诚的事只字不提,黄克诚也不知道是谁救了他的命,直到1959年的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在批判黄克诚时,康生翻起了历史,说彭德怀对于黄克诚来说是有救命之恩的,所以他们最后才走到了一起。听到这话,黄克诚才得知当初事情的原委。他不由心潮起伏,为彭德怀的高尚节操和博大胸怀所折服,也为两人在长期的工作中建立的崇高友谊感到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