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港澳台
搜 索
台湾高校招生改革争议再起
2017-03-01 10:06:3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众口难调方案难产

  尽管169所高中联署的方案得到67.6%的民调支持率,被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案,但质疑同样不少。

  除了招生时间,争议的另一焦点在于考试科目该如何设置,“招联会”方案与高中联署方案大体相似,“学测”考语文、英语、数学或外加自然和社会两科中的一科,然后考加深加广的分科测试。然而与现有方案5科全考相比,这两种方案都被认为不利于了解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台北建国高中校长徐建国认为,新方案不利于文理兼修,“学生高二分科后选自然组就不念社会科了,选社会组也不念自然科了。”台湾大学教务长郭鸿基也坚持“学测”应5科全考,“减少考试科目不仅难以考查学生全人格,也不利于拉开分数段,难筛选出人才。”他担心因此会降低台湾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

  更强烈的批评声音来自于对加重学生升学压力的担忧。批评者认为,高中联署方案将所有的作业都延迟到六七月,变相剥夺了学生二次录取的机会。徐建国解释道:“当初为了推多元入学,减轻学生负担,才会分不同管道和不同时间点录取学生。若把很多时程点都卡到7月,除了行政作业的时间会非常赶,学生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考试和申请所有作业,很辛苦。”台中一中学生王迅也认为,“以前‘学测’完,若觉得成绩不理想还可全力拼‘指考’,现在不仅样样都得准备,而且被剥夺了第二次努力的机会。”

  多元入学难关重重

  高中联署方案也加剧了不少人对大学招生重走“分数至上”老路的担忧。“招联会”执行秘书、新竹清华大学教务长戴念华坦言,“在招生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已经有明确的大考分数摆在眼前了,多数大学可能就不会耗费时间和人力去参考学生的‘学习历程’了”。松山高中教务主任刘桂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课纲”以“适性扬才、尊重差异”为理念,设置的选修学分占到总学分的1/3,“许多学分,尤其是弹性学分,无法反映在考试中,如果‘学习历程’比重降低,学生不愿意修跟考试无关的科目,多元入学将流于形式。”

  要让大学重视并提高“学习历程”的作用和比重,除了要给足够的作业时间,还要确保“学习历程”内容的可信度。台湾成功大学副校长黄正弘直言,目前“学习历程”由各高中自定义,信度、效度低。“若是‘明星高中’的成绩,大学较能相信,如果不是,就会担心内容的真实性。”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校长杨世瑞也担忧,“未来若增加‘学习历程’的比重,高中要如何确保学生上传的东西是自己完成,且没经过任何修正?”

  争议须排除,难关要突破。按照“招联会”的计划,2021年高招新方案将在3月定调。台中市侨泰高中教务主任温顺德忧心忡忡:“所剩时间无多,然各界主张南辕北辙,始终难以建立共识。”他呼吁台湾教育部门扛起责任,召集相关单位磋商,尽速化解争议,建立周延完善制度,以免考生焦虑难安。(冯学知吴亚明)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