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两会特稿:以“工匠精神”铸就“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新辉煌
2017-03-02 13:56:45 来源:中国西藏网  作者:吴建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创新思维:开启新时期教育援藏新模式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国家有关部委和兄弟省市采取定期轮换的办法先后派出大批教师支援西藏,建立了第一所中学、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第一所大学;

  1985年,中央决定在内地开办西藏班;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对口支援、定期轮换、分片负责”的援藏方针……

  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为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着青春和智慧。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往“分散式”的教育人才援藏模式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教育落后局面,“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决定,开启了教育援藏工作的新篇章。

  毛力提?满苏尔司长介绍,无论从规模、组织,还是经费投入,“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都开创了很多第一次。一次性选派800名左右专任教师进藏支教,并且工作时间持续三年,同时400名教师出藏培训,培训一年,在选派进藏支教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成建制地选派专任教师赴藏支教,部署自上而下,周密联动组织,以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为示范、援藏省市学校为主体,选派数理化为主的紧缺学科教师,这是第一次;对口支援省市和直属高校从援藏经费中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支持“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这也是第一次。

  我们共同期待的,是推动西藏教育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革命性改变。

  责任意识:扎根雪域育桃李是人生的必选项

  “从你的心中抽丝织成布帛,仿佛你的爱者要来穿此衣裳;

  热情地改造房屋,仿佛你的爱者要住在其中;

  温存地播种,欢乐地收刈,仿佛你的爱者要来吃这产物;

  用你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你所制造的一切。”

  也许,这群可爱的人,注定会选择站在最高处讲述最美的故事。

  “他们业务精良、作风过硬、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他们具备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能力,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最重要的是,他们始终对受援学校怀有一种欣赏的眼光和负责任的态度。”毛力提司长说,“他们用一堂堂课,一次次家访,一份份成绩单,生动诠释着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高原缺氧和身体不适的困难,需要马上进入工作角色,进入教学管理一线,承担大量的教学管理任务,教学伊始的不衔接不适应……对于志在“授人以渔”的援藏教师们来讲,解决的办法总会比问题多。通过与受援学校师生广泛座谈交流、与学生和家长交流、随堂听课等多种方式,调整思路方法,他们快速进入教学状态。

  同时,“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教师们也深深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一定要有一个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

  就这样,他们如工匠一样执着、一样追求卓越,日复一日地精心打造着“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雪

【专题】2017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