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2:滥用替身和抠像
很多电视剧,男女主角是吸睛保证。然而近年影视圈中却开始了替身拍戏和“抠像拍戏”。
知名编剧汪启楠在微博上爆料,因为某小鲜肉不好好拍戏,剧组被逼用人皮面具加替身的模式拍戏,在网络引起热议。“替身演员是影视圈的正常职业,有些特殊动作、武打动作,没有专业经验的人确实做不来,需要替身演员上场。但现在很多时候因为有的明星演技不到位或者档期排不过来,使用了替身,这就很难让人接受。”一家影视公司的工作人员齐可告诉记者,如今在横店影视城逛一圈,就知道替身有多泛滥了,“一些小鲜肉、小花旦的戏份,可能超过一半都是各种替身完成的。”
和使用替身相比,“抠像拍戏”就更让人大跌眼镜了。年初热播的《孤芳不自赏》,不仅用替身,还大量使用抠像技术。剧中男女主角钟汉良、杨颖在剧中只拍近景和特写,大量镜头都是在摄影棚内用绿幕单独拍摄,然后用抠像技术和别的演员进行合体。这样导致很多画面不正常,观众袁默说:“看着特别怪异,主角和配角们很多画面都没在一个空间。”
对于替身抠像这样的怪现状,南京文化名人梅婷曾大惑不解地对记者表示:“这样我们演员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赵启良则表示:“滥用替身和抠像意味着粗制滥造,照此逻辑,以后拍戏岂不是只要购买演员的肖像权,让明星露个名字和脸就万事大吉?演员演戏最起码的要求是把自己的台词说出来、把自己的戏份演出来,拿着高片酬不演戏,就是艺德沦丧。”
探因:都是大数据和资本“惹的祸”?
为何热播剧乱象频出?齐可给出了两个字——浮躁。“现在的环境,什么都讲大数据,什么都讲资本,这两个元素一介入,就很容易浮躁。”
热播剧抄袭现象最近这段时间井喷,可以发现这些剧的原著都是网络小说。“网络小说本身抄袭现象就挺严重,甚至有专门的网络写作软件,靠套路写作,写出来的作品自然都大同小异。”齐可对记者表示,影视圈如今掀起IP潮,中国原创小说库存挺少的,适合改编的作品并没有那么丰富,影视公司都争抢网络小说IP,“这些IP本身自带观众基础,能抢到就算好,顾不上考虑是否涉嫌抄袭。甚至有人把抄袭引发的口水仗看成是影视剧的免费营销,就更不在乎了。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作品不是第一位的,看的是数字,看的是点击量、收视率。”资本根据大数据来影视剧行业淘金,往往加重了浮躁和急功近利。“拿着IP容易融到资,购买IP、改编、拍摄、卖钱,是一条封闭的产业链。至于这个IP有没有问题很少有人会考虑,让这个行业催生很多泡沫。”
用替身和抠像也是同理,担纲主演小鲜肉、小花旦往往“自带流量”,让影视剧的各项数据能好看一些。“所以演技不好没关系、时间不够不要紧,只要集中几天时间拍完特写和近景,其他交给替身和后期处理就行了。”齐可说。
不过,此类乱象已经引起了业界警惕。“大数据和资本应该是内容生产助力,而不是制造泡沫的助力。”在最近举办的几个电视剧相关论坛上,记者都听到了很多影视界人士提出“IP药效失灵”,影视剧终将回归内容上来。“内容打造才是最重要的,观众最看重的还是品质,不是随便拿个IP用个小鲜肉就买账。像《琅琊榜》这样的团队才是业界标杆。”(邢虹)
注:原标题为《热播影视剧缘何乱象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