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4日刊登题为《财富增加身体变差:推动中国制药行业蓬勃发展的变化》的文章。文章称,中国的制药行业名声并不好。从贿赂丑闻到糟糕的生产过程,再到数据造假,这个行业完全算不上良好运作的典范。中国制药行业就药品的研发而言也落后很多。然而,这种局面正开始发生变化,下一个十年,中国在全球制药市场上的地位看上去注定要发生变化。
文章称,去年,以患者和国家在药品上的投入来看,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在人口超过10亿而且正迅速老龄化的情况下,中国对制药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
随着经济实现飞跃,中国的中产阶级也日益壮大而且变得更加富裕。现在有数亿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有能力支付医疗保健费用,而且正在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
中国的医药市场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因为中国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只有约五分之一的药品支出用于购买专利药。
文章称,这一趋势没有逃过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的眼睛,他们正扩大自己的影响。过去,大型制药公司总是利用中国作为老旧药品的销售市场,因为中国消费者买不起新药物。然而现在,制药企业正考虑在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等领域推出具有开创性的药品。
文章称,中国国内的制药市场被非专利药品所主导,这些药品都是由国有企业生产的。这里没有创新药品,除了青蒿素——源于中国的一种抗疟疾药。
这种情况不会再持续很长时间。越来越多曾经在美国工作过的中国科学家回到祖国。中国正通过为地方制药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并简化规章制度来鼓励投资。
英国咨询企业潘缪尔·戈登公司的分析师迈克·米切尔说:“我们将看到中国出现新一代的尖端生物技术企业。”
包括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辉瑞制药在内的西方制药巨头已经在中国经营了一段时间,但它们现在开始在中国投资更多的研发中心和生产设施。
过去五年来,中国的药品管理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变得更加成熟老练,为希望推出新药品的企业简化了繁琐的审批程序。这一机构甚至开始整顿制药行业,关闭一些不符合标准的经营企业。
报道称,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富贵病,例如肥胖和糖尿病,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在中国呈上升趋势。污染和高吸烟率意味着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需求增长。
在肿瘤领域,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的五分之一、世界上将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在中国。
米切尔说:“在美国,寻找没有使用过其他药物的病人进行试验是一个难题。在中国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贺隽认为,这个市场会得到发展,随着中国生物技术获得成功,未来三到五年将有更多投资流入。
他说:“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中国人工作更勤奋。中国真正取得主导地位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