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方位:中国大踏步走近全球舞台中央,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故事”,倾听“中国声音”,期待“中国力量”
“面对全球化、自由贸易、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停滞的现状,中国如何应对?是否会再一次发出‘达沃斯’之音,以安顿世界忐忑的心?”3月1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发表文章表达对中国两会的期待。
两个月前,瑞士达沃斯。当“不确定性”成为描绘当今世界的热词,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准确把脉全球化,深刻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重大问题,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注入强大信心,明确前进方向。
两个月后,中国北京,1500多名境外记者登记采访两会,数量比去年增加约五成。他们期待透过两会这扇窗口,倾听中国主张、探询中国方案。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展现了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化、拓展国际合作、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动力的开放姿态。
英国《卫报》发出感叹:“两会不再单纯地关乎中国的国内事务,它们事实上成为一个全球大国处理全球事务的场合。”
两会时间,世界对表。
这是阔步走向世界的大国贡献,这是努力造福人类的大国担当。
两会展示的大国贡献,标注出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牵引作用——
6.5%左右,中国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给仍在低谷徘徊的世界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3月7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世界经济中期展望报告,将中国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6.5%。
中国预期给世界带来更大信心。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评论说:对澳大利亚经济来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比澳大利亚联邦预算还要重要。
从“火车头”到“压舱石”,中国不仅以自身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澎湃动力,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为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提供机遇。
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安德鲁·帕姆利表示:“中国的增长和稳定对世界有利,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成功就是世界的成功。”
两会呈现的大国担当,标注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引领力量——
古都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内近万件文物描绘出一幅“丝路画卷”;博物馆外,丝路风情街汇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商品……
全国政协委员、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说:“‘一带一路’的推进,让中外在一个更大的合作平台上沟通、联通、融通,为我们开辟了更大的市场。”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当中国由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变为推动者和主导者,历史必然将其推向世界舞台中央。
“今天中国内政外交的任何动向,都会牵动全球,关切中国已成为各国关切自身利益的必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
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亚投行顺利运行,从打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到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再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
为不稳定的世界提供稳定性,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确定性。
“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认为。
两会彰显的大国民主气质,标注出中国在当代政治潮流中的独特魅力和坚定自信——
珞巴族,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仅有约3000人。在中国最重要的民主平台上,他们同样有自己的代言人。
全国政协委员格桑卓嘎来自西藏墨脱县墨脱镇,由于交通不便,2013年她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用了6天才到北京。两会上,交通运输部负责人到政协参加联组讨论,她提出加快西藏交通设施建设的建议。就在当年11月,墨脱结束不通公路的历史。
“这几年,依托这条公路,乡亲们渐渐富了,现在全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格桑卓嘎说。
人民当家做主是本质,有事好商量是特质,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是品质。当一些西方民主陷入党派纷争、相互掣肘、议而不决的困境时,两会对中国式民主的独特优势作出最生动的诠释。
“两会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家权力源于人民,也能确保中国人民真正参与到国家治理进程中。”巴基斯坦内政部官员费萨尔·汗评价说,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在最广泛民众的参与下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体现了制度与时俱进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国际社会通过两会看中国,也在看自己,看世界;也在看制度,看人类政治文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