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03月17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万只扬子鳄结束冬眠,回归户外,两名工作人员合力把扬子鳄搬出暖房。当日,保护区内的扬子鳄结束近4个月冬眠,开启一年一度的大挪窝。这些看起来极其凶恶的大家伙,在半梦半醒之间被工作人员送到了户外养殖池,让这些“活化石”在生态良好的户外环境中开始长达数月的惬意生活。期间,不少市民和游客赶往大挪窝现场,一睹冬眠初醒后的扬子鳄真容。
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一种极其珍贵而古老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最濒危的鳄类物种。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扬子鳄至今已有2亿年历史,是生物进化史上的"老寿星",与大熊猫一样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境内的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比泰国著名北榄鳄鱼湖还要大的鳄鱼湖。作为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典范的鳄鱼湖,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扬子鳄人工繁殖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今已是"子孙满堂",总量突破1.2万只。
据了解,扬子鳄春季放归养殖池一般选择在3月中旬,气温相对稳定,不会再出现霜冻等极端天气。扬子鳄将在户外一直生活到11月底,待冬季来临,再搬回暖房,进入冬眠期。据了解,此次扬子鳄大挪窝大约持续一周时间。到3月24日,该保护区1.2万只扬子鳄将全部回归户外,共沐春光,与八方游客见面。工作人员介绍,扬子鳄冬眠初醒,胃功能尚未恢复正常,直到5月上旬才能喂食。(曹光鑫摄/光明图片)
责任编辑:孙宇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