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方式变脸家长考生如何应对
这次实行录取方案改革的只有上海、浙江,却是在为全国高考改革的推进来探索道路,沪浙两地的具体方案尽管各有特点,但整体思路都是为考生和学校提供更多选择权,选择面虽然宽了,但考生和家长对新录取方式还需要有一个熟悉过程,更要理性和慎重应对。

与过去相比,上海浙江两地的新录取方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考生填报的志愿数量大大增加了,以往一个本科批次可以报六到十个学校志愿,而今年浙江的普通本科批次可以报80个专业志愿,虽然不一定都要报满,但是对考生和家长来说,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信息量就要增加不小。相比之下,在上海的普通本科批次最多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虽然每组之内还可以报4个具体专业,但已经不是投档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有一定共通性的院校专业组合,本身也有合并同类项的指导作用。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丁光宏:你包括我们大学的老师,对跨界的学科专业也不一定很了解,所以你要学生把每个专业都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是不切合实际的,它这个专业组的话就是有一个共性,比如说我这个人喜欢物理,那么工科类的或者理工科的专业选择起来都会比较简单,它和那么一个个专业去挑去排序,还不一样。
浙江的志愿填报,一步到位直接报考到某一个专业,要么考得上,要么考不上,不会再有调剂专业现象发生。但对上海考生来说,如果达到了某一个院校专业组的投档线,又进不到所报的前四个具体专业,仍然会面临是否服从调剂到其他专业的问题。如果服从,专业可能不太喜欢,如果不服从,又有落档的风险。所以对考生来说,学校和专业怎么权衡,愿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依然要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