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上7点早训,到晚上9点结束,期间吃喝拉撒全在酒店,严禁私自外出……这是很多公考考生取得面试资格以后的“共同经历”。相较于这些忙碌的考生而言,各大公考培训机构更是忙得“热火朝天”:培训收费动辄上万元,有些机构甚至推出高达15万元的“天价班”。尽管如此,市场依然火爆。(3月20日《经济参考报》)
每一年,公务员考试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场“竞级之战”,一旦通过就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也意味着离“成公”的距离更近了。曾经,“官”代表光耀门楣、出人头地,现在,“官”代表稳定的工作、舒适的办公环境和福利待遇,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对“成公”的渴求也就更强烈了。
正因为有公考者对“功名利禄”的渴求,也才滋生了以“推”他们“成公”的公考培训机构,当“天价”和“成公”放在一起的时候,或许参加培训的人员也会觉得费用太高,但是在这关系到“一辈子”事上,这又是小事。
心态决定行动。当“成公”的内心渴求溢出的时候,“天价”就变得平常了,再在对比同样是公考考生的其它人,在别人都在参加培训,我也要参加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让“天价”公考培训越来越火。
事实上,“天价”公考培训实际上是一个“大坑”,感觉面试前的培训能够为自己面试超越的王牌,却不知道在你培训的时候别人也在培训,而最终能不能成功,并不取决于培训,更多的取决于你的实战经验,能不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思维去应对好问题,培训就变成了“自我激励”的一种方式了,看起来很有底,实际上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天价培训费”背后折射的是培训市场的乱想,有待规范管理,更有待公考人员摆正心态,看到“天价培训”的最终受益者是教师,而不是经过“天价培训”而过关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