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确认是战场遗址非主动沉银
2017-03-23 09:43:09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为何陆地发掘,却叫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不一定非要背气瓶到水下摸

  成都商报记者:网上有很多网友在说,这个项目的发掘就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为什么又叫水下考古呢?

  周春水:这就是一些人对考古不了解,过于纠结于工作方法的问题,不一定背着气瓶到水下去摸才叫水下考古。

  首先,从遗址性质来讲,它就是水下遗址,因为它就在水里形成,这几百年来它都在水下环境里。只不过是为了工作方便,我们采取围堰的方式来做。

  其次,要说它是完全的田园考古,不是;但完全是水下考古,也不像。水下考古是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做,比如南海1号的发掘就有点类似,它(南海1号)完全在水里面,然后把它掏起来,现在也在博物馆里来做,就是为了考虑海里能见度差,浮潜难度大的问题。江口沉银遗址也是同样的道理,江水里面什么也看不见,潜水员只能摸,最后能摸到多少东西?而且还会增加很大的风险,有可能潜水员会被水冲走。

  最主要的是,违背了文物保真性的问题。随便去摸一个东西起来,文字记录没有,无法摄像、照相,无法确定位置,无法还原文物的原真性,也无法追溯,造成文物信息的缺失。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才采取这样的方式。

  其实,这样的方式在国内外都有不少的案例,比如法国马赛的港口清淤,中国蓬莱的项目,都是把水抽干了考古发掘。

  20日,“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召开,相关专家确定江口遗址就是张献忠沉银处,并透露已经发掘出上万件文物(成都商报21日报道),引起网友们极大关注,也发出了许多疑问。

  22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领队周春水独家接受成都商报专访,详细回应了网友们热议的“考古与挖宝异同、文物用途、为什么此次叫水下考古”等问题。

  周春水透露,出水的文物很有代表性,不但有铸“西王赏功”钱币的模具,还出水了破损的金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