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明(右)和儿子徐永军在通化市靖宇陵园向杨靖宇雕像致敬(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摄
守护——南征北战16年后,抗战英雄甘愿一生为将军守陵
1945年,徐振明和战友们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消息。他也没想到自己很快就来到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白山黑水。
“根据上级命令,我们部队从山东行军58天,来到东北。”徐振明回忆说。四平战役、锦州战役……老人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战斗,只记得每天啃着高粱窝窝头,脚步停下来就是打仗,打完仗就接着行军。
锦州战役前,徐振明是侦察班副班长。“我带着5个战士,从国民党军阵地抓回俘虏,获得了重要的情报。”
参加完平津战役,他跟着部队一路南下,直至南海之滨,再折向云贵高原……徐振明用自己的双脚,标示出解放战争最为漫长的行进图。“天安门升起国旗、新中国宣告成立的时候,我们的部队还在湖南作战。”
1950年10月,身为步兵连长的徐振明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了松骨峰阻击战、“394.8”高地战等著名战斗。“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面枪林弹雨,我们是为祖国而战,没有人怕死!”徐振明回忆说,“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我们连270多人参战,最后只剩下十来个人……”战斗结束后,徐振明再立一等功。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牺牲18年整。吉林通化,浑江东岸的山冈白雪皑皑,各界人士隆重举行公祭安葬大会,抗日英雄长眠在他生前浴血奋战的地方。这一年,徐振明随部队返回通化,随即以营职干部转业。
徐振明有3个岗位可选,但徐振明果断地选择到靖宇陵园工作。他听着将军事迹,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他庆幸自己能够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当时地方很缺干部,转业时选择也多,但我受了一辈子革命教育,崇敬杨将军,心甘情愿为将军守陵。”徐振明说,即使时光倒流,他也不会改变决定。
“全国那么多人崇敬杨靖宇将军,只有我有机会为他守陵。”他说,“我既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为杨将军守陵。我守在这里,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