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远离名利与平庸 做有温度的学者
2017-04-10 14:42:39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朱梦琪 曼文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面对迷茫,莫忘初心

  每天废寝忘食,在实验室埋头工作十几个小时;日日争分夺秒,沉浸于细胞信号传导研究。谈起1995年,自己经过一年半的反复实验克隆出新基因“PNP-1”的经历,王红阳仍记忆犹新。

  那时,王红阳在德求学期间痴迷于新基因的克隆与细胞信号传导研究。在测序技术有限的情况下,王红阳用最原始的手段,手工进行8000多次实验,终于克隆出了一种新的基因。

  然而,成功的喜悦还没来得及涌上眉梢,她便得知了这样的消息:日本科学家在一个星期前发现这种基因,并将它命名为BAS。

  失落、可惜、不甘,王红阳深知,科学领域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在导师和团队的帮助下,王红阳自我激励,重新整理状态,走出迷茫,开始了第二次科研长征。“基因很多,别人发现一个,你可以去发现第二个,也许有的人会放弃,但是我想坚守。其他国家可以,我们国家为什么不可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短短六年时间里,她和她的课题组在国际上先后首次发现、克隆、鉴定了人类及鼠类重要的6个新基因,并全部录入世界基因库。

  王红阳指导学生做实验。本人供图

  板凳须坐十年冷,王红阳觉得,这是身为基础研究者必须做好的心理准备。几十年的研究工作,王红阳早已习惯了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学会专注于与自我沉淀。

  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她不禁感慨:“这种过程现在说起来很简单,真正经历时却很煎熬,但是承受下来就走入了更高的层次。”作为“过来人”,她深知,对于年轻人成长来说,经历失败,或者从别人失败的经历中收获光明,大有裨益。

  作为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学者,王红阳始终坚守“不追逐名利,不甘于平庸”的信念。基础研究是艰苦且漫长的探索过程,面对未知的结果,研究过程中要经受太多磨炼,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突破。王红阳认为,这一过程就像大浪淘沙,不断有人被淘汰,但总有人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科学探索的执着,耐住寂寞,守住初心。

  与此同时,王红阳强调,失败后要不断总结,不断实践,坚持明确的目标与追求,不甘于平庸与不追求名利同样重要。“选择放弃或坚持只需要一瞬间,但得到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如今,面对后辈和学生,王红阳始终以一位导师的身份循循善诱。她始终相信,在年轻人的成长经历中,一句话,足以成为点亮他们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找到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推动科普,服务大众

  资料显示,全世界50%以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病例发生在中国。为什么在如此高的发病率下,老百姓的防病意识却依然没有提高?肝癌发病机制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从身边做起,防肝癌于未然?每一个问题都让王红阳深感肩头的重任。

责任编辑:杨雪

【专题】中国梦·大国工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