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停车之痛”已成为城市通病,因停车问题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无论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还是重庆、成都等特大城市,甚至人口只有几万、十几万的县城和乡镇,停车难都给群众生活和政府管理带来了深深的烦恼。专家建议,适当控制需求、合理增加供给是缓解这一问题的长远之策。
停车位缺口巨大停车难弊端众多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截至2015年底,重庆主城区汽车保有量110.2万辆,各类停车场4496个,共有停车位约93.5万个,停车位缺口约17万个。”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涛介绍。
周涛说,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是更严重的冷热不均问题,停车位缺口主要表现在城市中心区,市区外围则闲置了很多车位。因此停车难问题也集中体现在市中心,特别是商业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和老旧小区等。
记者调查发现,停车难给城市带来了多种“并发症”。
首先是交通拥堵。城市的商圈、医院、中小学校周边堵车特别严重,原因就在于这些区域停车需求旺盛但车位缺乏,加上地下停车场绕行距离长、停车难度大、出口难寻等诸多麻烦,造成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普遍,严重阻碍交通。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36个大城市的交通违法处罚中,针对不按规定停车的处罚量占比高达13.89%,居各类交通违法处罚之首。”周涛说。
其次是环境污染。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认为,停车难导致的交通拥堵会直接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加重大气污染。同时,大量车辆由于寻找车位带来的无效绕行和等待车位带来的长时间怠速候车等,都会增加车辆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此外,停车难还会带来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机动车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已成为当前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
停车难对市民的切身影响分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影响就是增加了生活成本和交通事故。间接影响更多,有限的停车空间易引发车主间的矛盾,破坏城市和谐,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同时,也会引起民众对政府管理能力的质疑,削弱民众对城市管理者的认同。”程德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