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 三年内飞机高铁可实现高速上网
2017-04-13 09:09:3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叶乐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卫星信号将成为个人随身wifi

  我国有超过6000万人参与徒步、登山、越野、骑行、海钓、自驾游等户外项目,但因为户外地区通信信号差甚至完全没有信号,每月有近千起迷路或失联事件发生。更重要的是,当发生地震、水灾、海啸等紧急突发事件时,一旦地面固定和移动通信业务发生损毁或瘫痪,就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不能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递灾情信息,导致不可挽回的生命或财产损失。

  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地面移动网络无法实现全面覆盖造成。实践十三号卫星工程总师刘方表示,通信卫星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最直观的感受是,原来都是服务于广播电视、骨干网政府用户、企业用户、大用户,现在可以服务于普通的个人用户,比如随身带着wifi的转接器,就可以把卫星信号变为wifi。”

  另外,许多乘坐过飞机、高铁的人,都曾为无法便捷上网苦恼,这主要是因为移动网络跨越区域切换过于频繁,服务无法跟上。实践十三号采用了天地一体化设计理念,其中一项重要业务就是提供高速“动中通”,通过多波束无缝切换配合机载、车载或船载终端的自动跟踪捕获功能,可以为航空、航运、铁路等各类交通工具上的数以万计乘客彻底改善上网体验。用户终端可方便快速地接入网络,下载和回传速率最高分别达到150Mbps和12Mbps,真正实现卫星通信的宽带应用。据了解,随着“机载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接收与服务系统”的研发成功,预计在3年内,我国的2000多架民航客机、3000多辆高速列车和数万艘轮船,可随时随地实现高速上网。

  我国电信服务将转向全球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使用的通信卫星均是从国外进口。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形成固定通信广播、移动通信、数据中继等卫星通信技术服务体系,在轨民(商)通信卫星16颗,转发器总数量达273个,构建了北京、香港、喀什三地互联互通的卫星测控和业务监测网络,建成了连接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卫星电信港,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卫星通信服务能力。

  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我国卫星通信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全国直播卫星开通用户已超过7000万户。在国际上,我国卫星通信业务也拓展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在全球卫星固定服务运营商中的综合排名已跃升至第六位,市场影响力大幅提升。

  按计划,我国还将新增22颗通信广播卫星,其中全新研制的通信卫星有5颗,包括L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超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高承载比宽带通信卫星、全球移动通信星座科研星等。多颗卫星在轨后,将推动我国电信服务网络向全球服务的转型升级。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