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为了共同发展,是做实事”
柬谚云,“信任如树”。
西港特区等中柬合作项目之所以达到高水平、深层次,源于两国历经岁月洗礼的传统友谊,源于两国领导人密切交往结下的深厚情谊。
回忆起习近平主席2016年访柬时的热烈场景,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熊波记忆犹新:“莫尼列太后特别派遣夏卡朋亲王和阿伦公主去机场迎接习近平主席,金边的大街上竖起习近平主席的巨幅画像,民众夹道欢迎,队伍一直绵延至很远,这样举国欢迎的热烈场面是从未有过的。”
在金边的采访中,“一带一路”是个不断被柬埔寨政府官员和学者提及的热词。
柬埔寨王家研究院院长克洛媞达已76岁高龄,曾在2009年接待过来访的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她眼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共同发展,是共赢的倡议,是做实事。大家共建‘一带一路’,世界肯定会和平发展”。
“‘一带一路’就是关于联通,联通就会带来新的机遇。”柬埔寨发展理事会秘书长宋金达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一带一路’是因为参与了‘一带一路’的柬埔寨能够实现加速发展。”他以西港特区为例说,2013年以前在西港很少看见中国人,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港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处可见中国人,“中国企业家们看到了亚洲区域发展的大图景,纷纷走了出来”。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柬务实合作成果快速拓展:中国企业新建、改造公路20条,总里程达2669公里,占柬埔寨国道总里程的35%以上;新建特大型桥梁8座,大大改善了柬交通状况,便利民众出行和运输;建成6个水电站项目,实施3个输变电网项目,基本支撑了柬全国电力供应,为改善柬民众生活、推动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柬交流合作,让西港特区“具备成功所需的一切要素”
行走在柬埔寨的乡村与城市,既能感受到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所透露出的发展水平,也能感受到处处兴建的工地、繁忙的车流所迸射出的旺盛生机。
强烈的反差,让记者不禁想到,20年前,这个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1998年才真正进入和平建设年代。历经几十年战乱,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也正因为此,柬埔寨人民有着最强烈的发展愿望。
记者看到,一座座摩天大楼在首都金边的天际线上拔地而起,几乎可以触摸到这座城市的快速成长。柬埔寨已成为亚洲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国家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柬埔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中柬经济合作的持续深化和中柬发展经验的深度交流。
西港特区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特区的诞生,是两国政府顶层设计、部门对接、企业推进的共同成果,既融合了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创造了独具柬埔寨发展特色的开发模式。宋金达对记者说,在西港特区,专业、认真、勤勉的中国企业家们带来了很好的中国经验,西港特区是柬埔寨最有前景的特区,“具备成功所需的一切要素”。
在西港特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厅内,记者看到柬埔寨政府在此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发展理事会、海关总署、劳工部等政府机构的办公室开到了园区内,便利企业办理各种相关手续。发展理事会派驻代表南金塔向记者透露,洪森首相考察中国深圳后,指示要将中国的管理经验引入柬埔寨,这个中心正是在此背景下设立的。
4月11日,洪森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柬文版首发式上表示,该书收集了习近平对治国理政的重要见解,可以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精华所在。柬埔寨各级官员非常希望加强与中国在国家治理和发展经验方面的交流,他们认为中国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柬埔寨目前遇到的很多发展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找到答案。
中国和柬埔寨是有着千年友好交往历史的好邻居,“一带一路”倡议让两国的合作与发展站上新起点。一箱箱标有“柬埔寨制造”的货品从西港特区发出,承载着柬中两国人民携手发展的愿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延伸到远方。正如洪森首相所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艘巨轮,将带着包括柬埔寨在内的沿线国家驶向共同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