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本周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了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专家表示,这为当前我国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释放出了重要信号。
信号一:将金融安全提升到治国理政高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与过去强调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相比,这次把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到新高度,明确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连平说,“这次把金融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更加突出了金融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管理好金融脱实向虚、泡沫不断增长等问题,就有可能带来比较大的危害。(讲话)有关金融对经济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阐述,非常及时也非常关键。”
信号二:中国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认为,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放开利率管制、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等等,我国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金融大国,接下来还需要向金融强国迈进。“从金融资产规模来讲,我们已经非常庞大,甚至在一些指标上,我们超过了一直被当做标杆的美国。但是我们目前还不是金融强国,金融体系的效率、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以及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发达的金融体系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仅要做金融大国,还要做金融强国。”
信号三: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是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都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思维,意义重大。
徐洪才表示:“要化解一些金融风险,从微观层面上讲,比如债转股,我们要市场化、法制化,要建立违约处置机制。宏观层面,我们在监管上要加强对系统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防控,未雨绸缪。对于已经发生或者已经存在的风险点,我们也要主动地引导、释放,控制好杠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