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医生6年手绘千余幅漫画 每天用画和患者沟通
2017-08-01 15:33:14 来源:红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7月31日,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名医工作室,周伟力展示他画的手术过程图。组图/记者陈韵骄

  画稿标有英文注释,最复杂要画半小时

  算起来,36岁的周伟力对绘画的兴趣已长达二十几年了。“我父亲就非常喜欢画画,他的画作较偏中国风,而我喜欢画漫画。”周医生打趣说,喜欢画画可能是遗传,从骨子里喜欢,“现在我的儿子也喜欢画画。”

  在学医过程中,周伟力遇到难记的病症病状,也会用这样的方法加深记忆。直到六年前,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名医工作室主任、主任医师雷青在看他工作时画骨头,才建议他将画作系统整理,同时还可以应用于临床。

  这也激发了他的灵感,开始尝试着在术前花个6、7分钟将手术方案画在纸上,然后拿着手绘的手术方案图跟病人讲解。

  身为一名骨科医生,他最常画的是骨盆和四肢的手术图解,“最难画的是骨盆骨折,因为它的解剖结构在整个人体结构里是最难的、最复杂的。”画四肢时可能五分钟就搞定了,但画骨盆手术,他要花上半个小时。同时,为了培养自己的英语水平,他还在绝大部分画稿旁标注好英文注释,一目了然。

  2016年,周伟力赴美国波士顿Tufts大学医学中心研修,“在美研修时,一些医学教学活动和一些手术是禁止拍照的,我就把这些知识全部画下来。”有一天,老师看到了周伟力的画,对他很是赞赏。在离开美国时,周伟力还为导师们画了肖像画。

  饿肚子吃射线,他从未后悔

  骨科手术动辄就要站四五个小时,巨大工作强度,让讲话慢条斯理的周伟力走起路来却是飞快。

  有人说骨科医生就是饿肚子,吃射线,放在周伟力身上一点也不假。在记者采访时,周伟力才刚走下手术台,已经过了晌午,他还没有吃饭。“医生能不休息就不休息,有时候也没什么食欲,午饭也都省掉了。”

  在骨科医生的话语体系里,他们称光线照射称为“吃线”。“吃线对骨科医生来说再正常不过,国外的医生一年吃几百条射线,我现在算是跟他们看齐吧。”他笑了起来。

  骨科医生工作压力大,而他说,自己对于选择骨科这条路却从未后悔过,“虽然有时感觉骨科医生在手术时就是干体力活,平时又非常累,但在手术成功走下手术台时,那种成就感是油然而生的。”周伟力说。

  如今,周伟力的绘画工具变得很“先进”,从水性笔到手机再到绘图板,但唯一不变的,是每天都要和患者沟通这件事,“看下这幅画,我们会这样给你做手术。”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