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拿地背后风险重重
当前,楼市调控政策不断收紧,开发商拿地赌未来、赌政策周期,尤其是拿下的“高价地”存在不小风险。
业内专家表示,这种以“高总价、高单价、高溢价”为主要特征的“地王”项目,对周边房价和人们购房心理预期的影响非常明显,在过度透支房地产市场预期的同时,也增添了未来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容易诱发市场恐慌性需求,加大调控压力。
记者梳理发现,由于一线和二线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及调控趋紧,部分三四线城市开始成为土地市场的新亮点,一些地方甚至地价屡破新高,高溢价地频出。多位专家认为,三四线城市高价地频出引发涨价预期,带动投机需求回潮,同时刺激地方政府高价供地冲动,容易带来库存反弹,值得警惕。
中原地产研究显示,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成交相对平稳,但三四线成交量价上涨迅速。张大伟表示,上半年,佛山、温州、无锡、宁波、嘉兴、沧州、金华、阜阳、盐城、漳州、扬州等21个热点三四线城市的卖地收入超过百亿元,平均土拍溢价率超过40%,相比往年明显上升。
多家房企投资负责人表示,随着一二线城市的拿地门槛越来越高,一些房企转到三四线城市补仓冲动强烈,房企资金外溢趋势越发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火爆,刺激开发商继续拿地,也加大地方政府高价供地冲动。一家金融机构高管告诉记者,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难,一方面由于库存基数较大,另一方面则与新增土地供应有关,这与地方政府收入、债务压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些专家建议,目前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需更精准地分类调控、因地施策。对一些强三四线城市进行适度控制,防止价格过度上涨,严厉遏制投机炒作;对多数库存高企的三四线城市仍需强化扶持,比如加大县级政府的财政支持,鼓励地方政府收购商品房转用于保障性用房等。
目前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已明确通知要求,对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至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至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多位业内人士建议,热门城市可建立住宅用地供应分类管理制度,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结合本地土地出让情况,灵活确定竞价方式,严防高价地扰乱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