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从“谈沙色变”到“点沙成金”--阿拉善“正名”记
2017-08-09 12:09:04 来源:新华社  作者:高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绿色发展带来生活红利

  曾经,有多少阿拉善人望着贺兰山另一头的宁夏银川,感叹一山之隔就挡住了绿色,感叹自然界对阿拉善盟的不公。

  宗别立镇的牧民何美英就是其中一员,他们一家曾以放牧为生,过度放牧导致了当地天然的梭梭林消失。

  2011年,阿左旗林业局经过实验和考证,培植当地曾经就有的梭梭林,与当地农牧民合作共建梭梭林基地用以防沙治沙。再过三年,40万亩的梭梭林带就将全部建成。

  正值中午,阳光从四面八方照射而来,已经有一米多高的梭梭林微微摇动,每一棵梭梭林的根部都能固定住一片沙,而更深的根底下正是嫁接具有多种药效的肉苁蓉的天然环境。

  何美英在宗别立镇林业工作站站长徐利峰的指导下,开动机器在一棵棵梭梭旁边挖出一个个长方形的坑用以播撒肉苁蓉的种子。

  “梭梭第一年种下需要浇三次水,只要第一年挺过来了,以后就可以依靠自然降雨存活。三年之后就可嫁接肉苁蓉。”徐利峰说,尝到甜头的牧民如今防沙治沙的积极性更高了,曾经搬走的人家也搬回来了。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这两者必须相辅相成,有了产业支撑,老百姓的积极性不用刻意引导。”田永侦说。

  据乔永祥介绍,“十三五”期间,阿盟每年完成林业封飞造林生产任务100万亩以上,增加森林覆盖率1个百分点。未来,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黑果枸杞“三个百万亩”林沙产业基地建成后,林沙产业产值将达到50亿元以上。

  阿拉善蒙古语意为“色彩斑斓的地方”。如今的阿拉善确实如此:贺兰山云杉郁郁葱葱、额济纳胡杨神采奕奕、梭梭林生机盎然、飞播林草绿锁黄沙、绿洲城镇翠色环抱,风沙小了、绿色多了、生存质量提高了,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场近半个世纪“人退沙退”的斗争中,越来越多的人终于悟到了与沙和谐相处之道,明白了现代文明生活依然要遵循自然界的辩证法。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雪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