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图片
搜 索
暑期“小候鸟”蹒跚城市路
2017-08-14 10:5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在暑运大军中,许多孩子奔波在旅途中,有的赶往父母务工的城市,有的被送回老家,像迁徙的候鸟一样,成为暑运客流中的一道独特风景。陈莉摄

  泥土里的“大学梦”

  而平日里,孙阳阳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做家务、干农活已不在话下,如今的她还成了“理财小能手”,比如对于她与弟弟每个月约1000元的生活费,如何花得少又能过得不那么委屈,她总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以致月月还能有结余,对此她很骄傲,她总强调“我都18岁了”。

  “但你不觉得长大很残忍吗?”孙阳阳又问记者。在她这个年纪,她的一位同村同岁好友已是一对双胞胎的妈妈,比她大一岁的表哥已在外打工了6年,而长得还可以的她早已成村中媒婆们争抢的“香饽饽”,尽管她高中还没念完。

  “可村里都是这样,学习不好的女孩子就早早订了婆家,一般订亲后第二年就会结婚生孩子……”孙阳阳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但她还在努力与之划清界限,她想“考上大学,去看看姐姐所说的大学是什么样儿”。在她眼里,她姐姐就是她的奋斗目标,也是她所在的村子里至今唯一一位考上名校的大学生。

  考上大学,何尝不是李雨蒙的目标。

  然而,李雨蒙决定新学期转到乡中学念书,而那里一般是“那些考不上县中学的差学生才去的地方”。

  “你确定你要转到乡上念初三?”据李雨蒙说,乡中学的一位老师反复问她。

  “嗯,确定。”李雨蒙也反复确认,她说,那个县城中学是很多人“托关系”“烧钱”才能进得去,更何况她所在的班还是“重点实验班”,但自己“实在跟不上进度,老师讲得太快”。

  在班上,送礼的学生无疑能让班主任高看几眼、厚待几分。对于不送礼的学生,比如李雨蒙,班主任或不闻不问,或“狠劲儿批评”,所以李雨蒙讨厌这位老师,“我家没那么多钱,又能怎么办呢?”而转到乡中学去考上好高中的几率大打折扣,她的“大学梦”也更模糊不清,“就尽力吧”。

  孙阳阳只知道她明年要参加高考,她的英语还没学好,数学也让她头疼,平时在学校还能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但暑期只能自己“死磕”。毕竟她爸妈还没她“学历”高,而他们务工所在的天津城郊也难以找到合适的补习班。

  她无法想象,在距离她约50公里的天津市、100公里左右的北京市,那里的孩子如何在暑假“充电”学习。但她知道的是,她来自县城的同学在朋友圈晒了正在游学的图文。“游学”是什么意思?她喃喃地问。不过在县城读完初中又念了高中,她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差距,也明白了那个简单的道理——“人比人,气死人”。

  “人穷只能靠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呗。”孙阳阳说,以一副“小大人”的口吻,但懵懵懂懂的她哪里真正懂得“大人”世界中的艰辛与残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