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日喀则8月14日消息 (记者普布次仁)“喜迎党的十九大·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活动,记者走访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见到了皮匠次仁顿珠,身材较瘦、面庞略黑的他正紧紧的怀抱着他制作的五星红旗。

“我觉得皮是最结实的,用皮来做这面国旗,就是为了表达我祝福祖国万岁的想法。”次仁顿珠对记者如是说。制作皮具是他祖传的手艺,到次仁这一辈已经传了六代人。现如今次仁组织起了村里二十来个手艺人一起办起了合作社。有老又少,互学互助,不仅更好的将这门手艺发展和传承下来,更是让大伙都从中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大家伙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领上了固定的收入,次仁自己一年下来也能有十多万的纯收入。

“就是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我这个合作社才做的起来。满怀着对我们国家的热爱和感恩,我有了做五星红旗的想法。”为了更好的完成制作,并没有什么文化的次仁顿珠认真查阅了许多的资料进行学习,并在了解相关标准和制作要求后按照比例精心制作了这面旗帜。

据了解,谢通门县一直致力于扶持当地传统民族手工艺的发展,目前谢通门这一有着诸多古老技艺的地方的人们正在不断的挖掘、创新、制造具有谢通门县本土特色的工艺产品、旅游产品及生活用品。在谢通门县的民族手工业一条街上,皮具制品、金银藏刀、金银首饰、宗教金银铜器及金银旅游纪念品、藏式家具等应有尽有。手工艺的发展不仅吸收着当地贫困群众加入产业制造,致富增收,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孙宇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