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赖孟某是江苏徐州一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因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无法购买高铁票,打电话辱骂承办法官半个多小时。最终,孟某被司法拘留15天、罚款10万元。
限制坐飞机,限制担任金融机构高管……各种限制;小区家门口曝光,微信朋友圈曝光……各种曝光;司法拘留,判刑坐牢……各种惩处。今年以来,法院加大对老赖的惩戒力度,有力推动了执行难的解决。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749万人次,全国法院共限制728万人次购买机票,274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7.1万人,超百万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法官,我的芝麻信用突然被降级,贷款都办不了。”5月23日,郝某急匆匆赶到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作为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的被执行人,郝某拒不履行3万元赔偿,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与“芝麻信用”签署的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合作备忘录,郝某的信用等级从良好降为较差,通过“蚂蚁花呗”进行金融操作受到限制,这对郝某影响很大,不得不赶紧缴纳全部执行款。
买不到飞机票贷不了款,进不了高尔夫球场住不上高档酒店,无法担任国企高管,不准从事食药烟草消防等行业……各级法院联手多部门,建立完善信用惩戒机制,一系列惩戒措施让老赖“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截至今年6月底,仅中国工商银行一家就拒绝失信人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59.1万余笔,涉及资金72.6亿元。
最高法联合国家发改委等20个部门签署《关于对涉金融严重失信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明确涉金融失信主体的惩戒措施、日常监管、社会公布等;下发《关于将政府机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有关事项的通知》,建立政府机构纳入失信名单备案制,依法督促其解决欠债问题,履行法律义务。
江苏、福建、陕西、湖北武汉等地建立完善对老赖联合惩戒机制,变单兵作战为多部门多领域共同实施惩戒。江苏55个部门和单位参与实施联合惩戒,多于国家11个部门,惩戒措施68项,多于国家13项。武汉除限制老赖高消费、担任相关单位高管外,还对其设立金融类机构、从事民商事行为、享受优惠政策采取限制措施。
2017年5月1日,《河北省住房公积金失信行为惩戒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对纳入到失信行为“黑名单”的缴存职工,取消5年内住房公积金住房消费类提取和贷款资格。
法院进一步修改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明确失信被执行人的纳入标准、救济途径、退出机制。今年6月,马某准备去外地谈笔大生意,但因失信不能购买机票,急得他立即与河南省舞阳县人民法院联系,半个小时后就将执行款汇到法院账户,执行人员随即将其拉出失信“黑名单”,马某顺利买到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