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青海火星模拟基地


火星与地球地貌
我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项目将落户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红崖地区,这里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群,其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气候条件使之成为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
近日,我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项目将落户青海的消息,引来各界关注。据报道,该基地将集科学传播、旅游观光、体验休闲、科学实验于一体。当地主管部门表示,希望将其打造成我国首个火星文化创意体验基地。
为什么要建火星模拟基地?这将对火星研究及深空探测带来哪些影响?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为什么建在青海
项目所在地——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红崖地区,在专家眼中是“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记者了解到,该地区在地貌、地质和物质成分等方面都有类似于火星的特征。比如主要地貌为荒漠,植被覆盖很少;地质上分布着河流、湖泊干涸的沉积物;物质成分中有大量氯化物、硫酸盐等水流蒸发后的残留物等。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这些特征有助于开展火星和地球的环境对比研究,根据对地球环境演变的认识,通过反推,可以了解火星过去的样子。他说,该地区以前的盐湖干涸后留下了许多盐类沉积,这和火星上水流干之后盐类的沉积过程是相似的。科学家可以研究这些盐类在什么条件下形成,通过盐类沉积过程推断过去水的盐度、当时的环境温度。还可以根据流水作用的遗迹,推断火星上曾经的水流情况。
责任编辑:孙岚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