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跑”“领跑”教育观抢走快乐的暑假
“暑假我给儿子报了‘机器人学习’补习班,教的都是超出小学知识范围的初高中物理知识,和一些互联网信息技术,据说和以后的升学考试有关。”家住汉阳的张女士说,孩子秋季就要上六年级,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家长很多时候都是跟风报班,孩子的同学都在上课补习,自己的孩子不去就怕落下什么”。张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小升初的竞争一点不比初中升高中的竞争小,孩子不拼命超前就上不了重点初中,上不了重点初中就很可能上不了重点高中,上不了重点高中就很难考上重点大学,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的都是孩子的人生。”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家长“是否会干预孩子的暑假安排”,60%的家长给出肯定答案。对于“一般会如何规划孩子的暑假”,70%以上的受访家长选择“监督孩子制定各种学习计划”,还有不少受访家长选择“报各类兴趣班、才艺班”“报各类补习班、冲刺班”“买各类教辅书并督促孩子做完”等。
广东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发布的2016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蓝皮书》,珠三角地区60%的家庭每年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投入超过5000元,其中35%的家庭投入10000元以上,更有近10%的家庭年投入达20000元以上。
“现在有种很流行的说法叫‘暑假是用来拉开差距的。’”有着20年教龄的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梅丽旻说,被动的超前学习,容易做成夹生饭。许多上过先修班的同学会认为自己已经学过一遍,上课就不注意听讲。
“归根结底是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太过单一,按分数排队的标准,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家孩子排名更靠前点,因为孩子多考几分就能上更好的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尽管教育部门一直强调暑假的重要性,但似乎作用还是有限,现行的单一评价标准以及不同阶段的升学竞争,让家长在无形的压力中被迫掏钱费心找各种补课班。
让孩子能够真正享受暑假的快乐
“暑假的本意是让学生换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段时间里调节自身的状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储朝晖说,家长让孩子频频上补课班、培训班等现象违背了他们的成长规律,挤压了中小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
广西桂林市小学教师朱博明认为,家长给孩子报暑期补课班关键得看孩子是否有兴趣。带孩子出去旅游,或者引导孩子在家阅读、弹琴、练字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暑假不是只有补习班一个去处,通过各种形式让暑假过充实了,孩子也能照样学到很多东西。”
梅丽旻提醒,如果家长着眼长远,暑假就应该充分地利用起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不必纠结于一时的学多学少,毕竟人生是长跑,练好“体质”,才可能跑得更远更久。
多位教育界人士呼吁,让孩子过一个自由自在的暑假。这不仅是家长应考虑的问题,更是全社会都要负起的责任。把暑假还给孩子,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调节,加强身体锻炼,又能增长见识,培养兴趣特长,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