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案手法:谎称帮助事主骗取信任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网购信息后,编造产品有质量问题、误入批发客户名单等借口令事主恐慌,谎称帮事主妥善处理获取对方信任,骗取事主在一些网络平台开通借贷,将事主借贷的金额说成是自己的退款,诱导事主将多余的钱转入商家账户,实际上是事主将自己借的钱转给骗子,即使口袋里没钱也会被骗。在拿到钱后,不法分子会切断联系,就此消失。
反诈中心民警提醒
接到网络平台客服电话不要急,多方核实最重要,最好是通过购物网站指定的联络工具核实对方身份,切忌跳出原有平台进行线下交易。坚决不扫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不随意填写银行卡等私密信息,不泄露手机验证码,任凭对方如何花言巧语也不能转账,不去ATM机操作,不让他人远程操控电脑。平时多关注诈骗案例,掌握金融防骗知识,提高自己的反诈骗知识,避免落入骗子圈套。
个人信息是怎样泄露的?
在该案中,不法分子是利用窃取的个人网购信息行骗。那么,你的网购信息是怎样泄露的呢?
据介绍,当前,从公安机关查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情况看,不法分子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一是网络黑客通过技术手段窃取单位或企业存储的公民信息;二是通过招聘、婚介、办理会员、送礼品等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渠道获取;三是利用假冒网站链接骗取事主信息;四是利用“伪基站”设备发送虚假链接方式窃取公民信息;五是各行业内部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便利窃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同时,不法分子利用QQ群、黑客论坛等网络平台,使用网络电话、虚假身份等进行联络,通过网银转账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交换公民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要对个人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进行差异化设置,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
暑期兼职忙谨慎莫上当
暑假期间,正是学生的求职季,不法分子经常在网上发布“报酬丰厚”的虚假招工信息,骗取会员费、升级费、培训费、资料费、押金、保证金等。
案例
7月18日,事主房某在网上发布简历找工作,下午收到短信要求其下载某语音软件进行工作安排。事主在语音软件与对方交谈,对方告知事主已被某企业录用,先后以交保证金、档案费、授权费等为由要求事主转账,当事主通过支付宝扫描对方发送的二维码转账1219.22元后,被对方拉黑。
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在网站或社交平台发布“报酬丰厚”的虚假招工信息,一旦事主听信,按其指引操作,不但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反而还会被对方以会员费、升级费、培训费、资料费、押金、保证金等各种名目“忽悠”,不断地按照对方要求转账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