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财经要闻  >  生活消费
搜 索
恶意APP数量在增长 软件“越界索权”该治了
2017-08-23 11:24: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积累用户数据才是目的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在《2016年中国安卓手机隐私安全报告》显示,非游戏类APP获取隐私权限普遍增多,越界行为增长明显。例如,高达13%的非游戏类APP越界获取“位置信息”权限,9.1%的非游戏类APP越界获取“访问联系人”权限;高达26%的APP越界获取“位置信息”权限。

  除了过度获取权限外,还有的APP以更隐蔽的方式获取用户信息。近日,有文章称,京东旗下一款名为“京东微联”的智能家居应用软件,在没有明确告知用户的前提下,擅自将用户的WiFi密码上传至服务器。对此,京东技术团队回应称,虽然黑客对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传输通道的劫持是比较困难的,但京东微联未来会对敏感信息进行二次加密。

  因为这一行为涉嫌侵犯用户的个人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在事件之外,人们也在讨论,为何有如此多APP热衷“越位”,获得用户信息?

  有业内人士指出,手机APP往往可以免费下载,但互联网企业要通过应用营销变现,就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用户数据。数据越多,越有精准营销的优势。虽然未必所有的数据都有用,但在大数据时代,足量的数据就意味着更多的商机。

  加强监管才能治本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中国的手机APP数量已超过1700万个。从聊天、吃饭到购物、出行,手机应用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一旦过度索取权限的行为泛滥,将大大增加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事实上,对于这一行为,相关部门早有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指出,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也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尽管有明确规定,但仍有互联网企业顶风作案,其中甚至不乏互联网巨头。业内人士指出,大企业尚且如此,小企业就更“上行下效”了。此外,目前对于不守法者的惩罚缺乏明确规定,缺少知名判例或罚则,由此也让互联网企业有了侥幸心理。

  对于应用授权等手机安全问题,可以依靠用户自身防范加以避免,但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用户对各类手机安全风险的认知仍需加强,有超过1/4的用户在遭遇手机信息安全事件后不会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处理。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治本之策。监管部门可以从应用商店入手,通过管理平台间接管理APP,加强应用商店的审核标准,不断改善APP过度索取用户信息的局面。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