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为什么上当受骗的总是大学生?
近期曝光的大学生陷入“美容贷”陷阱的事件总会让人联想起“校园贷”。近一两年,大学生被“校园贷”拖入泥潭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多个主管部门多次发文对校园贷进行规范。今年6月份,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且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对于存量业务要制定整改计划,明确退出时间表。为什么校园贷刚走,美容贷又来了?为什么大学生总会成为骗子的“猎物”?
“网贷平台所谓的0抵押0担保低利息,实际上风险很大、贷款利率很高、还贷要求苛刻。这就需要中介通过与美容机构合作,采取非常规手段将没有还贷能力的消费者忽悠进来。学生们由于涉世未深,往往就会成为目标,被诱导提前消费、超额消费。”南京市消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明说。
还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大学生除了消费观念不成熟,容易被诱惑外,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也是他们容易上当的重要原因。
以目前曝光的案件来说,这些大学生竟然都把手机交给黑中介或黑导医操作,完全按对方的意思填表、签字、做电子签名,整个过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签订一份借贷合同,也完全不知道自己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乐信集团CEO肖文杰建议,科学消费观及适度使用金融工具是大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将关于信用消费的常识渗透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建立信用意识,学会恰当使用金融工具。
南京市消协提醒,大学生在消费时应考虑个人和家庭的承受能力,避免过度消费。不要被“免费”、“优惠”、“便宜”等字样冲昏头脑,每一次的签字与个人证件的出示、复印、扫描都需要三思而后行,对于合同款项要仔细研读,对于对方的承诺更需要白纸黑字保留证据。
许明表示,学校是个小课堂,社会是个大课堂。防范被骗还得学生们从自身做起,培育健康消费观,加强金融知识学习以及对网贷平台的辨别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行业乱象
医美分期此前曾遭“骗贷狂欢”
2015年以前,中国整形美容的客户群体,基本上还是一些明星与有钱人。但随着消费升级,一些白领、大学生也开始尝试,医美市场逐年增长,有机构预测,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容量将超过8000亿。
面对千亿级的蓝海和不足3%的金融渗透率,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始布局医美分期。截至2016年年中,国内较知名的医美分期服务的平台就有么么贷、星计划、快分期、即分期、马上消费、51人品、麦芽分期、百度有钱花、美分期、易日升、壹分期、易美健、小牛分期、爱美贷等十多家。
“打进身体的水光针,总不能抽出来卖给别人套现吧?”被互金精英认为更稳当到医美分期最终没有抵挡住骗子的狡猾和人性的贪婪。
2016年底,媒体披露,医美分期60个亿的市场规模有15个亿被中介勾结医美机构撸走。
医美机构在获客上可以分为直客医院和渠道医院,前者多为大型知名连锁机构,客源来自于直接到门店的人群,而渠道医院的客源几乎100%依赖于渠道,即所谓的中介。有业内人士透露,骗贷基本上都发生在渠道医院。很多黑中介直接去跟夜场谈合作,一次能拉几十个小姐到医院,直白地说不用还款。还有人甚至到农村用大客车把农妇一车车拉进医疗机构做假单骗贷。
近日,深圳南山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美容贷款诈骗案,机构竟然联合中介骗取100多个客户美容贷款。警方先后抓获诈骗嫌疑人5名,涉案金额约200万余元人民币。
美容机构和中介是如何联手搞贷款诈骗呢?据办案警官介绍,中介在朋友圈大肆招揽客户,打着“免费美容还送钱”的招牌。许多爱美的女士于是递交自己的身份信息贷款美容,一般2000-3000元的美容项目,他们操作贷款3万元左右,有些申请贷款的客户只是客套下洗了个脸而已,也有的做了玻尿酸、苹果肌等美容项目。这些客户申请贷款时除了身份信息,其他工作单位、地址等信息严重不实,她们大部分的银行流水账单是中介花50-100元买来的。
另外,中介游说她们参加申请贷款业务时,有承诺给20-30%的贷款金,也就是做美容还送钱,有些需要她们交付第一个月的贷款分期,多数客户只付第一个月或第二个月的贷款分期,后面都逃之夭夭。因该网络科技公司为民办公司,贷款人的信息也未能加入征信系统,中介和美容机构以此钻空子。他们每申请一个客户的医美贷款,就按55%和45%的比例收成,有的中介需要支付客户的某些吃住费用和贷款分期费用,也有最高60%收成的,就如申请一笔3万元的医美分期贷款,中介可以收到1.8万元,美容诊所收取1.2万元。(文/本报记者程婕实习记者黄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