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焦点要闻滚动**
搜 索
难舍"铁饭碗"待遇 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前路漫漫
2017-08-29 08:38: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毛振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前景:政府尚需兜底

  从泰达医院的微观案例看,没有了编制,医务人员就应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来获得收入。医术高明、服务到位的医院自然会获得更多的收入。与此同时,剥开了编制的束缚更有利于人才流动,有进有出,公立医院都不再拥有“铁饭碗”的优势,编制也不再是阻碍人才流动的障碍。

  不过,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是否就意味着要靠创收来支付转制成本、人工成本?医疗费用大增,最终的负担还是会转移至普通老百姓身上吗?这成为社会各界对于取消编制改革最大的担忧。

  从已有的改革蓝图中提出的“不纳入编制管理”看,业内更认同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这主要是考虑到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还要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

  其实,泰达医院的改革也离不开政府的兜底支持。天津开发区在先期为泰达医院采购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外,每年还给予拨款,这也是泰达医院在取消事业编后依然能确保公立性的前提。陆芸表示,这部分拨款主要用于人员社保支出,事业编改企业聘任人员退休养老金的差额,经测算也从拨款中支出为个人补齐,这为改革破除障碍提供了最关键保障。

  “取消事业编不意味着政府不做任何投入。”申长虹认为,公立医院还有公益性的重要社会职能,只有地方政府做好兜底保障,改革才有可能真正推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也曾公开表示,取消事业编后不应将医院完全推向市场,政府通过保障解除医院及医务人员后顾之忧,才不会加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至于财政投入的具体方式,有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收入投入医保即可,医院通过挣取医保费来获得支持。中国社科院相关专家建议,取消编制以后,国家的财政补贴应该还会有,只是不再按照人头发放,而是按照需要和政府购买服务原则投入。“财政投入不应该和人员编制挂钩,更不能成为一种财政养人的制度。”专家强调。

  陆芸还强调,取消事业编与医院去行政化必须配套推进,给医院发展充分自主权。在过去几年里,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职业管理人制度,并将全面取消与人员编制挂钩的医院财政补助核算方式,从而推动公立医院管理方式向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转变已有一系列探索。现在的关键是真正将这些探索落到实处。

  只是单纯取消事业编无关痛痒,最关键的是要建立配套制度,给予医院充分自主权。干部任免、人力资源、财政拨款及基本业务等权力应下放给公立医院,避免其陷入疲于应付检查、调研和审批的工作模式,同时不再设置相应的机构与人员用于处理相关事务。

  “总是在一个大框架下事事打报告、等审批是不可能快速发展的。”她建议,取消事业编、去行政化、与院长法人治理机制三者环环相扣,共同推进,这样才能避免改革的形式大于内容。

  减少政府对医院发展的行政干预也很有必要。一些行业人士及专家呼吁,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化氛围,减少将不懂医术的行政领导派往医院担任院长、副院长职务。提倡医疗专家型院长,院长大部分精力应放在医疗上。申长虹认为,在纪检部门的配合下,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能够确保管理的公开、透明。

  -背景资料

  事业编制都有啥福利

  待遇差别是核心。“编制”是各级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事业编制经费来源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编的事业单位人员中,保守估计超过400万人为医院工作人员。如果编制创新改革启动,动的将是这数百万人的直接利益。

  “纳入编制就意味着吃上‘公家饭’,不但旱涝保收,而且在医疗机构再加上其他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北京一家公立医院负责人透露,在东部发达地区,医院事业编职工月入过万元并不稀奇。相比之下,同一家医院同一岗位的聘用制人员可能每个月只能拿五六千元的固定工资,同岗不同酬,难以起到激励作用。

  相关福利也千差万别。在事业单位,有没有事业编制,医保、养老、公积金等社保也会有很大差别。与此同时,职称评定、学术地位、职务晋升也会带来很大影响。

  事业编制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产物,已经在公立医院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铁饭碗”思想。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编制”已限制了政府财政拨款,导致公立医院内医务人员收入呈现“二元结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带来的“双轨制”让内部矛盾日益激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