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上成熟了就要被父母推向相亲市场吗
“大学要恋爱,毕业要结婚。爸妈暗喻,亲戚明催,是谁规定了人到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事?”对于大学生被相亲这事,南宁女大学生周虹显然有自己的看法。
但周虹妈妈却一再苦口婆心地跟她解释:“我不是急着想把你嫁出去。我是担心,你上了大学,自己不会挑、不会选,妈妈给你介绍同事的儿子,至少知根知底。”
为此,妈妈还经常拿周虹高中时交往过的那个前男友来嘲讽她眼光差:“成绩那么差,家里又是单亲,篮球打得好有什么用?不是自己后来也后悔了?”
这些话,让周虹觉得妈妈好像从没年轻过似的,青春的冲动和初恋的美好,在她嘴里变得一文不值,只剩下功利的算计。她后来明白了,妈妈这么急着给她做介绍,是想抢在她自己找对象之前,提前进行准入干预。
从周虹上大学开始,妈妈便以帮忙把关为由,理直气壮地介入她的感情生活。还给她谈恋爱定了三不准原则:不准找外地的,不准找家里没有稳定收入的,不准找单亲家庭的。
“找个同乡,不仅知根知底,以后家里出了什么事你们还能第一时间照应。”妈妈不断向周虹灌输着自己的婚姻观,“在中国,结婚从来就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妈妈不指望你嫁入豪门,但至少找个跟家里经济条件相当的吧。要是嫁得不好,爸妈不仅指望不上你养老,咱家还得不停地给男方家倒贴,到时候你就知道后悔了。”
周虹的亲戚、朋友家不乏年过30岁还未出嫁的女性,每次走亲访友提起这个话题,都会加剧妈妈的焦虑,使她更为疯狂地向周虹发起一轮轮相亲攻势。她的理论是:女生无论相貌多好、能力多高,过了25岁以后就会开始失去市场。“都说现在男多女少,可家庭好、工作好、人也好的男人你看看还剩几个?”
从吃什么奶粉,到上什么样的幼儿园;从报什么特长班,到选什么样的班主任;从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到物色什么样的对象……周虹感到妈妈替她操的心简直越来越多。可两代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导致她和妈妈的心理鸿沟也越来越大。
“怎么没听说男生在大学阶段就被催婚,可女生却要被父母推向相亲市场呢?”周虹抱怨说,女生在婚恋市场上,唯一能够依托的资本,真的就仅仅是年轻、漂亮吗?大家看待男生的标准可不是这样,至少要看他的事业、性格,而看女生却仅仅是看一些被物化的外在条件,“这不是对于女性的歧视,又是什么呢?”
(为保护隐私,文中大学生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