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慈善法满岁网络募捐超10亿人次 捐完你会看善款去向吗
2017-09-08 08:5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种卿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 《慈善法》落地一年有余,网络慈善得以快速发展,一年来超10亿人次通过网络实施捐赠。然而,一键捐赠后,你真的了解善款去向吗?是否知道如何查验发起机构的资质和信用?又会否回看项目进展并作出监督?

  资料图:福建旅游公益助15名孤残儿童圆梦,图为孤残儿童武夷山下作画。张丽君摄

  《慈善法》落地一年

  ——登记慈善组织2142家1/4有公募资格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施行。同期,民政部还公布了首批13家网络募捐平台名单。

  《慈善法》施行一年以来,我国慈善行业朝着规范化、信息化等方向稳步发展。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5日12时,各级民政部门共认定和登记慈善组织2142家,其中给予公开募捐资格的520家;慈善信托备案38件,信托规模近8.6亿元。

  也就是说,现有慈善组织中有1/4具备公开募捐资格,而在《慈善法》中,这一资格的有无决定着该组织开展募捐的行为范畴。比如,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在公共场所设置募捐箱;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义演、义拍、慈善晚会等;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募捐信息。

  相比之下,不具备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和个人则不能开展上述募捐行为,但仍可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间接达到募集款物的目的。

  近期,引爆微信朋友圈的腾讯公益平台的慈善项目“小朋友画廊活动”正是合作募捐的一个典型案例。记者注意到,项目发起机构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WABC)并非公募机构,而与之合作的、善款接受方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则是在深圳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具备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

  淘宝网、轻松筹和腾讯公益均为民政部认定的网络募捐平台。

  两招甄别“正规”公开募捐

  ——找准平台警惕个人公号、微博发布的募捐信息

  伴随对网络募捐的松绑,此前曾受制于互动性低、场景限制多的公开募捐方式,短期内一股脑挤入了我们的电脑、手机甚至朋友圈。

  据不完全统计,《慈善法》实施一年来超过10亿人次通过网络实施捐赠,有些基金会来自于互联网的公众捐赠已占捐赠总收入80%以上。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近日表示,“借助‘互联网+’,网民参与慈善的热情高涨。”

  面对眼花缭乱的慈善项目,记者根据《慈善法》相关规定总结了两大关键要素,帮你甄别“靠谱”募捐。

  首先,一定要认准信息发布平台,个人公众号、微博账号或者企业账号发布的以慈善为目的的募捐请求,均要核实查证,不可感情用事。被《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7)》评为2016年十大慈善热点事件之一的“罗尔事件”即是一例。

  去年11月,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在朋友圈疯狂刷屏,白血病女童罗一笑的父亲罗尔,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卖文救女”,其原创文章经朋友的小铜人公司推广转发,短短几日就获得网友打赏260余万元。

  拆分来看,个人公众号绝非认证、注册的慈善信息发布平台;而助其快速传播的深圳市小铜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实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很显然,此类行为只能归为个人求助,而非公开募捐,二者区别之大在《慈善法》中也有明确说明。

  《慈善法》明确,个人求助是指某个自然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请求社会公众给予帮助,不属于慈善活动,不受《慈善法》调整。网络慈善平台之一的轻松筹,正是以发布个人求助的筹款信息为主。

  即便是随手的善举也应该认准平台。目前,民政部认可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有12家,分别为腾讯公益、淘宝网、微公益、蚂蚁金服公益平台、轻松筹、京东公益、基金会中心网、百度慈善捐助平台、公益宝、新华公益服务平台、联劝网、广州市慈善会慈善信息平台。今年8月,民政部同意了中国慈善信息平台因战略调整提出的退出申请。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