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69岁台湾爷爷入学武大读博 称要走完苏轼走过的路
2017-09-08 10:49:12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寻访中多次昏倒差点送命

  年事已高,独自出行,还经常跋山涉水,李常生的寻访之旅充满曲折和艰辛。他曾在路途中六次昏倒,差点送命。“主要是因为吃不好、睡不好,而且我还有糖尿病。”他说,有几次他寻访到乡下偏僻的地方,走上一天都吃不到东西;还有几次接连坐了近十个小时的大巴;攀爬上千米的高山,也是常有的事。尽管困难重重,他却从未想过放弃,因为追寻苏轼,让他有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觉悟。

  苏轼的故事从四川眉山开始,在河南郏县结束。读书、做官、游玩、贬谪……李常生循着苏轼的足迹,一个个走过,缀连起苏轼完整的人生轨迹。他说:“苏轼活了66岁,我今年已经69岁了。我走过了所有他走过的路,也度过了所有他活过的时间。”“身临其境,才能实实在在体会到苏轼的心境。”李常生说,跨越千山万水,他曾和苏轼一样乘船到石钟山追根究底那奇妙的音乐;也曾问遍附近村民,终于踏上已被黄土掩埋的苏轼到罗浮山时登岸的小码头;在苏轼写下“明月几时有”的密州超然台,他请求工作人员破例让他晚上进入,久久凝望让苏轼“欲乘风归去”的深邃夜空;站在苍松掩映的郏县三苏坟前,他想起葬在四川的苏轼之妻王弗,不禁像当年的苏轼一样悲从中来,生出“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之感……

  寻访中,李常生还发现了一些史书和学术文章上的错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一边游历,一边考据,努力还原最真实的苏轼,“这个世界上,完整走过苏轼一生所走过的路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苏轼本人,一个就是我。”

  10年寻访,李常生一共花费了100多万元。“我以前做建筑生意,还在海外盖过房子,有一定的积蓄。”他说。

  每天泡图书馆12小时备考

  尽管已经走遍苏轼的人生之路,但李常生的理想还未完全实现。他想要超越鼓舞他开始旅程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完成一部更准确、更详尽的《苏轼传》。他认为武汉大学文学院能给予他完成这部作品所需要的资源和指导,所以决定来汉求学。

  69岁开始新征程,李常生觉得一点都不晚。为了进入武大,他备考近一个月,每天在图书馆泡上12个小时。“我参加的是针对港澳台学生的入学考试,今年4月在香港考的。”他介绍,笔试考了三个科目,一是英语,另两个跟专业课程相关。他凭借深厚的文史功底和高效的复习练习通过笔试,6月来武大复试,“我面试了一个半小时呢!”

  谈起这位特殊的新生,武大文学院王兆鹏教授赞不绝口。“老先生对学习很执着,在研究苏轼方面也很有心得。他10年的走访历程非常不易,令人钦佩。”他说,李常生将和其他博士生一样在校上课、做研究。

  带着350公斤藏书上武大

  入住武大樱园宿舍,李常生最大的行李,是总重350公斤的藏书,主要是历史、建筑方面的。“等我读完博士,我的书会更多,到时就都捐给学校吧。”他说。

  武汉离“东坡赤壁”所在的黄州很近。“我已经去过很多次了。而且这部《苏轼传》,我想在赤壁旁边完成。我不能写得比林语堂的差啊,估计需要五年时间。”他说着,思绪仿佛已经飞到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致中去了。

  至于已经完成的《苏轼行踪考》,李常生说,由于这部书非常细致全面,加上大量需要彩印的地图,如果出版,肯定会很厚,售价也可能很贵。因此在联系出版工作时,他也作好了第二手准备,“如果实在太贵,我就不印了,放到网络上让大家免费下载、观看,这样感兴趣的人就都能看到了。”

  聊到自己晚年仍学习不辍的动机,李常生说:“学问会锻造气质。人要有一种不满足、不安定的劲儿,终身学习,学各种知识和本领。”

  人生如梦,华发已生,李常生仍行走不息,思考不止。“您觉得自己哪一点最像苏轼?”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答道:“爽朗的性格吧。我走他走过的路,试着感悟他的感悟,虽然相隔千年,却常有似曾相识之感,就像赴一场千年的约会。也许这就叫心有灵犀吧!”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