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园”大跃进
台湾如何拼经济
“真希望台积电停电,哪怕只有一秒,因为这样政府才会重视。”“8·15”大停电后,有台湾民众发出这样的感慨,引发讨论。
高科技企业台积电对台湾GDP的贡献高达4%,在台湾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底,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参观台积电中科厂时,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便指出,目前台湾最大的隐忧之一就是缺电,台湾2017年可能面临限电危机,台积电每个厂都有备用电源,但备用电源的用电成本比起台电贵3倍,“这对产业影响相当大”。停电对于台积电的影响则“几乎不可估计”。
主管全台科学园区的科技部门官员指出,无预警停电对面板、半导体的伤害会很大,不仅产品报废,重启生产也要花时间,无法马上恢复生产,对产业损失极大,可以说高科技厂是一秒都不能缺电的。而根据台湾经济部门的《电源不足时期限制用电办法》规定,若前一天估计电源供应不足,将先针对工业用户进行计划性限电,最后才会轮到民生用户。
“没有电,谁敢来投资?”缺电问题引发台湾工商业界热议。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多次呼吁,“没有电,企业不会来投资,在不缺电情况下,不反对非核家园,缺电就应考虑核能发电。”
但民进党当局坚持“核四不会是台湾的选项,现在不是,未来也不是。”民进党为何如此执着地“妖魔化”核电?《联合报》社论分析:“台独”和“反核”一向是民进党的“两大神主牌”,民进党反核的历史甚至早于追求台独的主张……民进党内并不乏经济与能源人才,对台湾电力供应不可能一无所知。它之所以会让自己在执政前后陷入口号与现实的两难,并不是因为愚昧,而是经过缜密的政治精算:口号可以带来选票,取得执政位置;执政就掌握了资源,也掌握了话语权。绚丽的“反核”口号,先取得政治利益是真;至于无法实现而必须打折的目标,只好以马虎眼对付。
2014年决定封存核四后,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曾发文指出,台湾是98%能源都依靠进口的海岛,无法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连接购电;一旦缺电,只能自求多福。在能源多元化的时代,不论是煤炭、天然气、再生能源或核能,都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选项,应有最佳的“能源组合”。核四3年封存期将于今年底到期。前核四电厂厂长王伯辉曾投书媒体:“假如,政府说宁愿缺电、造成空污、企业出走等等都无所谓,就是要坚持废核!……那么我建议,早点解决,愈快愈好,设备拆,人员解散,土地还给人民!”
然而,解决谈何容易!唐慧琳说:“现在的说法是,要为核四寻找买家或转型为火力发电厂,可行吗?我不看好。台湾缺电是天灾还是人祸?答案明摆着。”记者王尧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