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妈妈上班去吧 自闭症孩子被4个幼儿园拒绝终获接纳
2017-09-25 10:09: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老师给了他们归属感

  事实上,和秦芸一样,不少家长刚开始时,都对这些没有生育养育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心怀顾虑,他们不知道这些年轻的老师能否有耐心接纳孩子,能否顺应特殊儿童教育上的差异。

  然而,几个月后,教师们的专业性让家长看到了希望。

  “嘟嘟每天进来后都会大叫着到处乱跑,要安抚他好久。”教师石兴霓为了让嘟嘟适应、相信幼儿园,尽量像妈妈一样照顾嘟嘟,午休时,抱着嘟嘟坐在过道上,直到睡着了才放下,让他慢慢学会了脱离妈妈。

  “其实,嘟嘟是个暖男。”石兴霓说,由于和嘟嘟建立了信任和感情,并通过康复训练,嘟嘟学会了听话,学会了帮老师倒垃圾、端碗、提小桶,学会了向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学会了做家务,喜欢打鸡蛋炒鸡蛋、洗菜切菜。

  “在这里,老师称他为‘天使’,给了他归属感。”秦芸说。

  教师陈瑶照顾的孩子叫路路(化名),一名发育迟缓、没有语言能力的男孩。在对他进行语言认知教育的几个月里,陈瑶用了很多方法教他认识图片上的香蕉、苹果,“可是教了一个多月,他都指不出来”。

  然而,几个月后的一天,奇迹在耐心和坚持中出现了。

  “我拿出8张图片,他认真思考后,准确地指出每一种水果,而且也能分辨出颜色。”陈瑶说,不仅如此,路路还第一次叫出了“爸爸”。

  千百次的努力,只为了那一声应答;普通孩子一次就学会的事情,特殊孩子却要千百次。当有的孩子终于叫出“老师好”时,老师激动得失声痛哭。重复的训练和教育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艰难、煎熬、挑战甚至崩溃的过程,这样的成就感太难获得了。

  “特殊教育的老师都是有大爱的。”高春玲说,“除了专业技能,给孩子输入感情,孩子才有康复的可能。”

  在融合教育中学会独立生活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他们的目标不是考上大学,而是学习如何独立生活,融入社会。因此,早发现早干预,能帮助他们减轻障碍程度。”唐敏说。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目前,云南0到6岁的残疾儿童有6.9万人,其中城市残疾儿童占21.8%,农村残疾儿童占78.2%,男性残疾儿童占59.4%,女性残疾儿童占40.6%。残疾类别为视力、言语、智力、肢体、听力、多重残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云南全日制康复机构的欠缺,致使0到6岁的残疾儿童获得康复训练和教育的机会较低。据今年昆明市“两会”上农工民主党昆明市委员会的提案显示,“十二五”期间,昆明市有1650名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和孤独症贫困残障儿童接受了康复医疗和教育训练服务,仅占昆明市残障儿童总数的26.7%。

  “特殊儿童在教育上还有种种的不便与限制,他们生活的艰难需要切实的关照和努力。”唐敏说。

  目前,主流教育接受特殊教育的方式,除了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就是在主流教育机构中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特殊教育助理,让特殊教育老师进入学校帮助特殊孩子,以让这些孩子能和普通孩子进行融合。

  为此,昆明学院正在与五华区教育局合作建设资源教室、培养资源教师和资源中心巡回指导教师,为残障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支持保障体系。

  此外,昆明学院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正在进行以全纳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特殊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实践探索,其中包括早期教育康复中心、融合幼儿园、师资培训中心,“以康复促进教育改革,以研究促进学科发展”。

  “特殊儿童的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许多妈妈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家照料孩子。”唐敏说,新的幼儿园和康复中心建立起来之后,将接收更多的特殊儿童,他们将获得机能的补偿性发展,以减轻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孩子交给我们,妈妈们上班去吧”。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