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名画中隐藏着千古之谜 曹操还是孟浩然?
2017-09-27 11:23:2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曹娥碑?曹操随从的规模似乎太寒酸了

  历史上有没有曹操读石碑的记录呢?当然有,不用历史学专家回答,一般对《三国演义》比较熟悉的人就可以脱口而出:曹操曾经和杨修一起研究过曹娥碑。

  先说曹娥碑,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名碑,为了表彰孝女曹娥,公元151年,会稽地方官府为其立碑。后来,蔡文姬的老爸蔡邕来到了石碑前,摩挲赞叹,徘徊不去,实在忍不住激动的心情,就在碑阴刻下“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其实是给此碑设下一道密码。

  密码到底怎么解?蔡邕之后没过多久,有两个聪明人也来到曹娥碑前,也是赞叹不已,然后对“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道密码很感兴趣,开始破解。其中一个最先破解,称这道密码的意思就是“绝妙好辞”。率先解开密码的人,就是杨修,另外一个稍慢的,是曹操。

  杨修这样解释: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

  想必大家对这段佳话已经很熟悉,就没必要展开解释。然而,这个故事和《读碑窠石图》一结合,还是有问题的。不是说故事有问题,而是说画中人的身份认定有问题。虽然曹操和杨修可能解读过曹娥碑,或者说这个传说被社会所承认,但是,为什么堂堂一个曹丞相和杨修去祭祀曹娥庙,怎么不见浩浩荡荡的队伍呢?虽然不是什么大的仪式,但贵为东汉丞相,几十个随从还是有的吧。画中稀稀疏疏两个人,孤零零的一位老者,全无王者或者大臣的排场,感觉只是民间的闲云野鹤,怎么可能是威震天下的曹孟德呢?而且,杨修哪去了?再说,曹操这么重要的人物,怎么好意思让他骑一头驴子呢?

  这是一个大疑点。然而,也不是说不能解释。因为李成画作的风格是萧瑟孤傲,冷清寒寂,就算是曹操这样的一代英雄,也得遵循他的画风,冷冷清清地出现在画面上,其实也恰好能显示曹操这种人物的高冷范。让曹操骑驴子还是骑马,还不是由画家说了算。

  从这个方面来看,说是曹操似乎也是成立的。

  堕泪碑?似乎更符合孟浩然的语言风格

  图中骑驴人是曹操的说法一度比较流行;然而,也有美术史专家认为,骑驴的人不是历史政治风云人物曹操,而是唐朝一位安静的宅男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读石碑也是有记录的,而且是他自己记录的。孟浩然有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话说孟浩然有一年登上襄阳的岘山,在岘山山脉当中,有一座羊祜山,山上有一座石碑,名叫羊公碑,又名堕泪碑。孟浩然去游玩的时候,正好是水位下降,天气开始转寒的秋天,想起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成为过往,如今看到山上耸立的羊公碑,不免泪下沾襟。什么是羊公碑,为什么看到一块碑石会堕泪?这就不免提到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羊祜。

  羊祜是西晋的名将,顺便提一句,蔡文姬是他的姨妈。他生活在三国末期,其实当时蜀国已经灭亡,剩下西晋和东吴对立,羊祜带兵在襄阳前线,与东吴的陆抗对峙。羊将军不仅带兵有方,而且治理水平也杠杠的,将襄阳管理得很好,百姓安居乐业。羊祜死后,百姓们在山上立碑纪念羊祜,人称羊公碑,老百姓每次看到此碑,想起羊祜生前的功绩,不免纷纷堕泪,因此又称堕泪碑。

  其实,中国古代的人,尤其文化人都有一种立碑的心理,羊祜本人也有这种期待。他有一次登山的时候,忽然伤感地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年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山也”,其他人也是因为羊祜有这个愿望,才立了这块石碑的。来看这块石碑而堕泪的,不只是老百姓和孟浩然,陈子昂也堕泪,李白也堕泪,堕泪是这块碑的正确打开模式。

  从画面的气氛和构成来看,解释成孟浩然似乎合理一点,稀疏的古树,零落的林木,苍凉的古碑,凄清的气氛,更符合堕泪这种姿势。两人观碑,冷清萧索,也更符合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的身份。

  其实,如果跳出到底是曹操还是孟浩然的争论,我们不妨将这座石碑,这个人物,解读成中国文化史上一切的石碑,一切的人物;古代中国无处不有石碑铭刻历史,无处不有人物驻足观赏这种铭刻的模式,这样理解也就对了。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