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中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畅销全球,不过“低端”、“廉价”、“模仿”,这样的刻板印象也如影随形。
过去的五年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也让“中国制造”这四个字更具含金量。现在,让我们从地面出发,沿海拔高度线,来一趟“中国制造”的旅程吧。
水下1266米,“蓝鲸1号”,完成了我国第一次海底可燃冰的开采。这个我国研制的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钻井深度超过15000米。

这五年,世界首座全自动“智能渔场” 、第六代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母,一个个大国深海重器,让中国制造更加精彩。
地面上,高铁正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高速运行,五年来,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的高铁轨道上、城际铁路、地铁和轻轨上,奔驰着中国造的各种机车。

这是正在建设之中的空中能源走廊。它能把电力资源,传输到3000公里以外,这五年,中国投运的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超过1.94万公里。让全球能源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五年来,中国制造,创下了多个世界纪录: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公里,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4153公里,世界第一;光缆线路3041万公里,世界第一;
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更是突破24万亿元,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3,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