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能力不足,往往是因为“志”和“智”上有短板。山西在脱贫攻坚上始终坚持干部带着老乡干、精准发力多策并举、“三链”协同补短板,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带动贫困户,既扶贫,又扶志和扶智,力求实现“土疙瘩”变“金疙瘩”的脱真贫、真脱贫。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就是要管当前、管长远、管思想、管技能。缺了“志”和“智”,脱贫成效既不稳固,也不长久;离开扶贫实践谈扶志、扶智,则容易陷入“清谈”,动员不了群众,达不到攻坚效果。推动扶贫同扶志、扶智更好结合,面临哪些挑战,又有何办法?山西用自己的扶贫实践给出了答案。
“等靠要”该咋办?
地处黄河岸边的永和县,是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穷到什么程度?全县79个行政村,只有1个不是贫困村。沿黄河的阁底乡、打石腰乡、南庄乡、交口乡,贫困发生率高达53.59%、49.68%、49.57%、45.72%。而国家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要低于2%。
一位省里来帮扶的干部感叹,这里与其说是深度贫困县,不如说是极度贫困县。永和县副县长周宏告诉记者,永和是黄土高原墚峁残垣沟壑区,春旱夏涝,基础设施底子薄欠账多,2016年才通了高速路,“最要命的还不是地域闭塞、条件艰苦,而是思想保守。”
80后张琼是省委组织部派到阁底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她今年4月10日驻村,当月29日第一次主持村民大会,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大会上,问养鸡怎么样,没人说话。问养牛,总算看到有群众眼里闪光芒。”一心要干出个产业来的张琼发现不少难题:村集体没收入,村干部有畏难情绪,怕出风险担责任,老百姓一看管事的是个女娃娃,不少人心里犯嘀咕。
初生牛犊敢闯敢干,张琼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最终敲定省科协扶贫项目出资65%,贫困户出资35%,购买西门塔尔牛搞养殖,三年内牛不许卖,收益全归贫困户。隔年产崽每只牛犊养三四个月就可卖到5000元左右。
有的人开始答应了,签了合同,后来又反悔了,反反复复好多次,最终敲定了35户。外出买牛那天早上5点多,张琼还没起床,听见有人咣咣敲门,原来有一户人家最终拿定了主意,赶来交钱了。
6月9日,36户贫困户的36头牛经过1000多公里行程,终于从和顺买回来了。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每天早上6点多,张琼去各家各户看一遍牛。现在,养牛合作社有两头牛已经配种成功。贫困户张二虎受了鼓舞,父子贷款又买了9头牛,共有11头牛。明年6、7月份产牛犊,按生6只计算,也有3万元收入。
张琼领着记者去看了看张二虎家的牛圈,张二虎趴在墙头上,喜滋滋地说:“养牛这个买卖能做,张书记人真不赖。”
脱贫攻坚,有人抱怨贫困户“等靠要”,张琼却换了个脑筋,光抱怨没用,干部要带着老乡干,激发出老乡的干劲、志气,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改变。
临分别,张琼告诉记者,最近村里争取到了省科协食用菌大棚项目,种了1亩羊肚菌,赶春节上市,有望增加集体收入6万多元。
缺“动力”怎么补?
遇上一些贫困户“蹲着晒太阳,等着送小康”,该怎么办?
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认为,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内生动力不足。但怪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就好比问“怎么现在还有穷人”。搞反了,正是因为内生动力不足才需要帮扶。帮扶不是给钱给物,关键是点燃内生动力。贫困户内生动力足不足,关键是要看各级干部帮扶的动力足不足。要用帮扶工作的精准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用干部帮扶的责任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为此,山西对贫困群体分类施策,打通扶贫与扶志、扶智,按逻辑顺序全流程分解,确保具体化可操作。
刘志杰介绍,要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五个有”: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会做、有钱能做、有人帮做。重点是实施开发式帮扶,开发智力,提升技能,一切围绕产业和就业去努力。而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要通过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实施帮扶,也要确保“五个有”: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所安、难有所帮。
刘志杰强调,针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措施,精准发力,一策为主,多策跟进,综合施策。他举例说,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贫困群体,政策体系构架基本上能用“养老保险+”的概念形容。加什么呢?除普惠政策的养老保险外,叠加“三农”普惠政策、扶贫特殊政策。还有针对困难群体的优惠政策,包括三保险三救助、危房改造、移民搬迁、残疾人五保户供养等,都是通过综合施策解决问题。
为激发帮扶动力,山西省委组织部、山西省扶贫办共同举办四期全省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和农村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帮助1000多名干部解决不会干不想干的问题,引导干部学会用心用情用力,实现同贫困户贴心交心暖心。
其实,贫困户难就难在从零起步。南庄乡郭家村村民白芳平架不住驻村第一书记邢志伟的劝说,贷了5万块钱扶贫贴息款,养起了三黄鸡。他说:“以前没有养过鸡,不敢养,后来试了几次,感觉可以。”现在一年下来,出栏了1万只鸡,市场供不应求,每只鸡利润4—5元,总算找到了脱贫产业。
看贫困户迈开了步子,帮扶干部更是撸起袖子甩开膀子。白芳平养鸡长了志气,自己琢磨着上规模,想再盖一个养鸡棚,这也给邢志伟添了信心。他说,在第一批10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马上再启动15户贫困户发展养鸡。他计划在饲料、屠宰、鸡粪无害化利用上想办法,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看着白芳平的笑容,邢志伟的斗志满满。永和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子,正迅速发生变化,通信塔、光伏、移民新居、红枣加工合作社一一进驻,帮扶干部们用村容村貌的改变,调动起贫困户脱贫的志气和志向。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门联动 道外区再拆4.4万余平方米河湖“四乱”2021/09/09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