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本台记者专访了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
这些天,贾平凹一直在为明年即将出版的42万字新作《山本》做最后的准备。这个关于秦岭的故事,是他40多年来的第16部长篇小说。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对于贾平凹而言,过去的几十年里,正是不忘乡野扎根民间,给予了他丰富的创作滋养。贾平凹说,过去五年,中国这篇“大文章”的主题恰恰就是“顺民意、合民心”。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贾平凹说,新时代给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始终不变的,是文艺工作者发自内心的真诚。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贾平凹说,这种自信的“中华文化立场”正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攀创作的高峰。
责任编辑:孙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门联动 道外区再拆4.4万余平方米河湖“四乱”2021/09/09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