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虐待不仅影响性格和认知
还会增加心理疾病的发病危险
根据患者的情况,张滢医生诊断她不仅仅患有抑郁症,还有严重的偏执性精神障碍,“女儿身上的小红点正好戳中了她童年的创伤,让她产生了被害妄想,最终做出疯狂的行为。”
张滢医生介绍,研究表明,儿童虐待不但会影响儿童的性格和认知结构的发展,还会影响成年期的情绪稳定性和面对应激的应对方式,甚至增加多种心理疾病的发病风险,如抑郁症,成年期焦虑、物质滥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
很多人认为小孩子,尤其是幼儿是没有记忆的,他们记不住儿时发生的事情。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微博签约自媒体作者Ent_evo在科普文章中写道,“但是1987年,埃默里大学的心理学家Robyn Fivush证明,并非如此。很小的孩子就会形成长期记忆,2岁半的孩子就能记得半年之前的事情。童年经历能在大脑里留下意识层面的印记。”
由于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大量新生成神经元会影响旧记忆的留存,所以这些长期记忆还不是很稳固,绝大部分都在成长过程里逐渐丢失了。
但有研究认为,如果记忆带有强烈的情绪,那么孩子在两年之后仍然记得的可能性将是其他记忆的3倍。而创伤正好是这样一种情绪强烈的记忆。
儿童受到虐待伤害后
要告诉他们“你们没错”
张滢医生解释说,李某在看到女儿的小红点时,沉睡的创伤记忆一下子被激发了,一幕幕全都涌现到她脑海里,出现了“闪回现象”。
他表示,大多数的创伤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比如人会因为失恋、宠物去世等,一时间陷入悲伤情绪无法自拔,一般都能慢慢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生活。
但如果受到的创伤过大,那必须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否则就会像李女士一样,一旦内心的定时炸弹被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张滢医生说,在孩子感到孤弱无助的时候,不要强调让他们“振作起来,勇敢起来”,而是要用语言、游戏等安抚他们,告诉受害者错不在他们,让他们重新感受到温暖。
他列举出几条抚慰受虐儿童心理的方式——
●表明关心、温暖的态度
●没有人责怪他
●在事发当时,他尽了所有可能的努力来防止事件的发生
●了解他内心的恐惧、愤怒、不安等情绪
●表明相信他所说的话
●称赞并肯定他说出事实真相的行为
●这件事不是他的错,他是受到伤害的
●他会受到保护他是安全的
●他仍然可以并且有权利让自己好好地生活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门联动 道外区再拆4.4万余平方米河湖“四乱”2021/09/09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