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自:新华网
央视网消息:12月20日,十九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刊文中7次提到“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词已成为社会热词。
近年来,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我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

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图片来自:新华网
高质量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着如下表述:明确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两大原则,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变革,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其实早在由习近平担任起草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质量领域著名的“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还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新常态。
2015年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首次进入公众视野。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自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升供给质量也成为我国质量提升的“主战场”。
2017年1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借鉴发达国家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也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大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发展道路。
习近平强调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等宏观质量问题,同时也关注消费品质量、食品农产品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武器装备质量、环境质量等具体质量问题。习近平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这些重要论述,是站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的战略思考。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兰县坚定产业强县战略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09/08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