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多家互联网企业否认侵犯隐私 为何和用户感知差异大?
2018-01-09 09:06: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吴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9日电 近来,微信、百度、今日头条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平台被指侵犯用户隐私,但是均遭到上述企业否认。一时间,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受关注,企业采用用户的信息界限在哪?在企业、用户各执一词的情况下,用户的隐私安全又该如何保证?

资料图。今日头条的logo。中新网吴涛 摄

  涉嫌侵犯用户隐私事件频发

  近来,多家互联网企业被指涉嫌侵犯用户隐私。1月1日,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某论坛上表示,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用户的微信,并认为这样很容易暴露商业秘密。另外,今日头条,还有包括已永久关闭的水滴直播均被指涉嫌侵犯用户隐私。

  百度近来也卷入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风波中,2017年12月11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百度公司涉嫌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及相关问题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这些质疑或并非空穴来风,据报道,很多网友有切身体会。有网友反映,“和朋友聊天讨论西餐厅,今日头条马上给你推送西餐相关的广告和资讯”。南京市的贾先生称,“我有一次跟朋友聊到白蚁,打开某浏览器后,出现了灭白蚁的广告。”

资料图: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分享百度布局移动互联网的经验。中新社发 熊然 摄

  企业、用户为啥各执一词?

  记者注意到,在是否窃取用户隐私这件事上,基本上都是企业和用户各执一词。比如微信回应,“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今日头条也称,从技术上看,目前声音信息的处理,也远达不到通过麦克风去获取个人隐私的水平的用麦克风窃取。

  百度被江苏消保委起诉后回应,媒体报道里提及的“监听电话”,百度的手机应用没有能力、也从来不会申请这一权限。百度还表示,百度相关应用获取地理位置、获取短信、通讯录等授权,都是在合理使用范围内的。

  为什么企业回应和用户感知差异这么大呢?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侵犯用户隐私案件往往都是取证难,从目前媒体报道来看,很多都是用户自己感觉到的,还缺乏实证证明。

资料图:微信应用越来越广泛。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真的没技术?

  在百度、今日头条等回应中,均称没有相关技术(能力)。不过李铁军认为,技术不是问题。“比如用手机麦克风获取用户隐私,其实通过对获取语音信息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捕捉分析,是可以实现的。”

  再说“偷看微信聊天记录”技术上是否能实现呢?4日,《新京报》援引一位接近腾讯相关人士的话称,对于腾讯微信采用SSL技术,是否会读取用户聊天记录,这个技术是通用的,任何用这个技术的公司从技术层面都可以做,但是不会做。

  李铁军也认为,很多情况下是企业有技术但不会去做,“从企业角度上看,用户很多数据都是没有价值的,如果去做,投入产出比极低。”

资料图:某款视频类APP显示有“监听电话”的权限。中新网吴涛 摄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