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90后”导弹兵:发射架下的梦想
2018-01-09 16:26: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佳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导弹发射“双剑”合璧。王杰摄

  91年刘赫:导弹精准命中的“幕后英雄”

  来自东北的刘赫,戴着眼镜,十分斯文,曾荣立三等功1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1次,是作战保障营的一名政治指导员。

  导弹的发射需要发射团队,也同样需要保障团队,没有保障团队野外测量工作提供的最基础数据,发射导弹是不现实的。导弹打的准不准,测量也很关键,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现在的刘赫虽为政治指导员,曾经的他也在技术岗位搞战场建设。“战场建设比较急,白天带领大家埋点位、搞测量,晚上做整理工作,把成果搞出来是很高兴很愉快的事。”刘赫告诉中新网。

  有人称测地队工作轻松且自在。刘赫表示否定。“我们的工作艰辛,披星戴月,战士们不仅要带着十几斤的仪器装备,还要翻山越岭,肉眼可见的离的很近的山,要走几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有时要扛水泥、石子儿,工作虽辛苦,但大家都抢着干活。”刘赫说。

  入伍四年多,刘赫印象最深的事儿,就是部队在打仗、练兵、备战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前在高校,感受不深,上学期间去部队实习,也是较浅层次的,真正入伍后,感觉部队的战斗力有很大的提升,包括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守疆将士练兵忙。王杰摄

  90年黄肖杰:大国长剑守护者

  “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去年年底成功捍卫了火箭军红旗阵地的荣誉。”回忆到入伍至今最有成就感的时刻,黄肖杰自豪的告诉中新网。

  黄肖杰来自安徽,曾荣立三等功1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1次,负责守护导弹阵地和大国长剑等工作。

  大山深处,是黄肖杰和战友生活、训练的地方,也是未来的战场,推开门窗,就是大山。山里湿度高,战士们很少盖过干的被子。

  身为干部的黄肖杰,曾和战士一起站了9个月的岗,在安静的夜里,看着漫天繁星,要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荣誉感、事业心、责任心是真正的刻在了骨子里。”黄肖杰说。

  此外,面对严苛的红旗阵地评选条件,在连长休假的情况下,黄肖杰带领战士们管理阵地,成功捍卫了火箭军红旗阵地的荣誉。“评不上,牌子就要摘下来。”

  “穿着军装,我们定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希望大家有机会到大山中转一转,感受山里的‘风花雪月’。”黄肖杰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