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说说大伙的期盼”系列报道本期就结束了。在这组系列报道和讨论中,聚焦返乡创业、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绿色农业、生态宜居、乡村治理等话题,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民朋友来信积极踊跃,结合亲身经历畅所欲言,将当下中国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一呈现,同时表达了对乡村振兴的企盼,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透过这些来信,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以及对家乡振兴的信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实施乡村振兴,一定也有很多“硬骨头”要啃,这一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非常关键。村支部书记,是村级党组织的主心骨,是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路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广泛代表性。我们选取了来自不同地域的5位村党支部书记的来信,一起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吧。
——编者
来信1
村官能否挑大梁?
干部干部就要先行一步
编辑同志:
说起来不好意思,我们贺介村,2007年以前是后进村。“环境卫生无人搞,房前屋后长满草,猪牛鸡鸭到处跑,垃圾成堆路难找。”曾是我们村的真实写照。2007年,村民推选我当党支部书记,当时我在村头公路边有自己的商店,老父亲担心我搞不掂村里的烂摊子,劝我放弃。可咱是党员,关键时候不能退缩。
盈江有句话叫: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要想收拾烂摊子,首先得找到发展的路子,“要想富口袋,先得富脑袋”。
当时贺介村最大的问题并非脏乱差,200多村民中有20多人吸毒,才真是考验我们村干部。为啥?一家人只要有一个吸毒的,就算是赚了钱,也会把钱拿来当作毒资,更别谈乡村发展了。可要让这么多村民戒毒,谈何容易?
上任第一件事,我就跟村民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召集吸毒人员及其家人开会,要求吸毒人员在限期内强制戒毒,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规定,违者将按村规民约对其本人以及家人进行处罚。现在,贺介村已成了“无毒村”。禁毒这么难的工作我们都干成了,我深深感觉到:只要方向对、方法得当,准能干好村里的事。
禁毒靠的是一股狠劲,发展则要靠巧劲。我们村人均一亩地,典型的人多地少,初看是劣势,但人多何尝不是优势?针对“土地少、劳动力多”的实际,我挨家挨户做工作,让大家转变思维发展经济,主动帮助村民联系贷款创业,千方百计做好剩余劳动力输出。如今,贺介村已有个体户26户,劳动力输出48人,实现产值106万元。
村民有了钱,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了车。可“贺介道路弯又窄,5米长车进不得,卷起裤脚来推车,瓜棚架子拦着车”,村民都有意见,可又不愿让出自家占的地,咋办?“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我自己掏了3万多,向上争取资金120万,群众自筹28万,村干部带头拆,终于完成了村庄道路拆迁整修。
对标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贺介最大短板还是在产业。十九大提出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算是稳住了农民的心,未来怎样盘活资源,还需要我们村里进一步探索。要说我们贺介村现在最大的期盼,就是想在村里建个大舞台,以后咱村里人也能有地方唱歌跳舞。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乡村振兴怎么干,党的十九大报告里写得挺清楚,条条说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干部干部,就要先行一步,接下来更需要咱们基层党支部带头抓落实,带领乡亲们劲往一处使,把家园建设得更好!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弄璋镇贺介村党支部书记郭彩贵
(本报记者杨文明整理)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兰区: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园难”2021/09/07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